首頁 財經 中國

外貿訂單銳減 中國各大港口空箱堆積如山

2022年12月29日,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太倉港集裝箱碼頭。(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12月29日,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太倉港集裝箱碼頭。(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記者蕭律生、駱亞/綜合報導】【大紀元2023年0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蕭律生、駱亞採訪報導)中國經濟下滑,企業外貿訂單銳減,上海、廣東等碼頭的集裝空箱堆積如山。中國商人們紛紛表示接不到外貿訂單。分析認為,疫情期間中國營商環境惡化,中共政策導致全世界的企業更加注意規避風險。

2月15日,「界面新聞」報導,在上海港開貨櫃卡車的一名工作人員說,現今港口有很多空的貨櫃,工作量受到影響,以前通常是上班12小時,休息12小時,現在是上班12小時,休息24小時。

從事貨運代理的李先生說,這主要因為年前沒有等到出口訂單,很多工廠提前放假,空貨櫃沒有及時轉運出去、在港口積壓著,再加上年後本來是淡季,出口量不高,空貨櫃持續累積。

某海運公司員工則披露,當下東南亞到歐美的出口量快速上升,也影響到中國國內出口減少、空貨櫃增多。

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生產商中集集團2021年因為生產集裝箱「賺翻了」,2022年集團淨利潤同比下降30.51%。

陸媒財新網14日的報導也證實上海港碼頭推滿了空箱,這種堆積的情況在廣州等全國各大港口上演。

華裔經濟學者鄭旭光16日對大紀元表示,三年疫情下中國營商環境很糟糕,導致去年營商92%的供應鏈中斷、虧損。中共的政策讓全世界的企業和國家感到產業鏈、供應鏈不只追求利潤最大化,還要注意風險,因為風險一旦出現鏈條就斷掉了,連營收也都沒有了。

疫情期間,中共長期採用清零政策,經常要求封城,導致運輸等各方面無法正常運行。

自由亞洲電台本月15日也報導,上海、寧波北侖港一片冷清,貨櫃車司機和員工幾乎消失。全球前30大貨櫃港口排名中,中國曾占據榜單10個席位,其中上海居首,可如今上海、廣東等地的碼頭堆滿空貨櫃。

在廣東深圳做外貿生意的肖女士說,受到中美關係和疫情封控措施的影響,產業鏈已經從中國轉移到東亞地區,外商紛紛到越南、印尼、泰國下單。

華裔經濟學者鄭旭光對大紀元說,當下中國企業成本增高,如員工工資、地皮價格增高,加上中國營商環境惡化,無法吸引外資。

由於出口訂單減少,大廠招工數量也銳減。不少網民拍視頻披露長三角、珠三角招工情況。

網民在視頻中(鏈接1、2)說:「10家企業8家不招聘,剩下2家也招的很少,沒從老家出來的就別出來了。」「今年找工作太難了,我去中介找了一下,基本上很多廠都處於停招狀態。」「沒有出門的打工人,千萬不要來了。」

還有網民發推文說:「深圳旅館被擠爆,找工作的人太多了;1,100萬大學生將畢業,工價創歷史新低;大量人逃離蘇州,數十萬人滯留長三角;訂單被搶走了,長三角、珠三角都沒有工作了。」

中國碼頭集裝箱堆積大量空箱的問題在去年下半年就出現了。中國港口協會官網發布港口生產運行監測與分析報告去年12月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11月,八大樞紐港集裝箱外貿重箱(通常指裝了貨的箱子)吞吐量同比下降9.7%,外貿空箱同比增加近24%。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