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一(3月6日)在兩會上罕見直接批評美國,將中國面臨的一些挑戰,歸咎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遏制政策。專家表示,這是在為自己卸責以及轉移內部矛盾。
中共官媒新華社週一報導,習近平在參加中國政協第十四屆第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會議時說,過去5年的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不確定及難預料因素明顯增多。
他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但是新華社的英文報導中,卻沒有提到習近平講的「遏制」一詞,也沒有提到美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指責美國尋求「遏制」中國,這種帶有冷戰意味的詞語,通常是職位較低的中共官員和官方媒體廣泛使用的言論,但現在習近平似乎在將自己與中共的民族主義言論,更緊密的綁在一起。
專家:習近平在推卸責任
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非常駐研究員雪麗(Shirley Martey Hargis)告訴《華日》,隨著習近平繼續鞏固權力,他可能正在尋找新的方式來解釋中國不斷加劇的困境,包括經濟方面的問題,要麼承擔責任,要麼轉嫁責任。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推文說,「這是轉移內部矛盾的方法,不過結合最近中國(共)外交和宣傳對美國的譴責,接下去估計最大的宣傳動作就是打倒美帝主義的熟悉套路回來了。」
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2月底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建議,華盛頓可以與北京保持高層溝通暢通,但千萬不要自欺欺人的認為,「北京有興趣為了更大的全球利益與華盛頓合作」。
他的經驗是,「北京將美國的合作願望視為一個槓桿」,可以讓北京從中獲得讓步的籌碼。
秦剛兩會「戰狼秀」 老調重彈
週二(3月7日),在北京兩會舉行的「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記者會上,中共新任外交部長秦剛回答了包括臺灣、中美關係等十四個問題,使用了「與狼共舞」、「中美關係地動山搖」等詞彙,央視等黨媒大量報導。
據中央社報導,秦剛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回應臺灣問題時,當場拿出紅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念起序言,重彈「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等老調。
涉及中美關係,秦剛批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不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威脅表示,「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
陸委會當天回應,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從來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更不是其內政。北京當局一再地對臺灣及區域操作脅迫與統戰分化,對世界宣傳謬誤政治框架及兩岸關係終局主張,國際及臺灣社會早已明確表達反對。
分析:秦剛在轉移焦點
時事評論員沈舟對《大紀元時報》表示,秦剛主要是配合兩會對內宣傳,並不是真正在闡述對外政策,論調越高,就越能掩蓋中共領導人對外策略的屢屢失誤,避開內部可能的追責,把焦點轉移到反美上。
沈舟對表示,秦剛公開威脅中美衝突,實際上中共現在不敢衝突,俄烏戰爭是最好的例證。但這也是中共目前唯一能打的牌了。
他認為,中共認定拜登政府不可能主動挑起衝突,因此中共才敢這樣故意刺激美國;但中共此時更不敢衝突,衝突只能令中共政權更快垮臺,中共實際更怕被打,備戰的動作應該不是主動開戰,而是怕挨打。
他認為,中共領導人現在主要關注的不是如何緩和中美關係,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權威、保住政權,習近平雖然連任和全面掌權,但內部諸多難題根本無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