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某報專欄裡,拜讀完一篇文章〈內部創業 提升營運能量〉,讓我不禁想起,多年前遇到一位少年得志的創業者(當時他應該有3~4個品牌在手操盤)。某天他跟我說,他有一間新店已在籌備中,因為聽很多人說,如果能讓一家店的投資股份分拆給員工入股的話,就更能擁有「一起拚搏」的極佳向心力。所以,他希望我可以協助他,將其想法化為具體可行的「員工內創募股計畫書」。
己所不欲 怎施於人?
就在我們談到股東分潤的相關重點時,他表情卻嚴正的說:「你叫我要透明公開這店的獲利情形?還要定期召開股東會議,給他們看損益表,還要解說清楚?我是老闆耶,沒有必要給入股的員工看損益表啊!他們如果不願意相信我,那就不要入股⋯⋯」
「除了心存感激還不夠,還必需雙手合十,以拜佛般的忠誠之心來領導員工。」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如此表示。
請問各位睿智的讀者們,在看完此段個案,你覺得後續會有多少員工欣然樂意入股?
永遠解不開的心中謎團!
松下幸之助亦說:「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仍是溝通。」管理離不開溝通,溝通已經滲入於管理的方方面面。正如人體內的血液迴圈一樣,如果 沒有溝通的話,企業就會趨於滅亡。接著,讓我們再看另一個實例。
一業者有意再另創他的餐飲「新品牌」時,很順利募集到了他所開放的員工入股股本後,風風光光的開業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約莫一年左右的時間,該新品牌便無奈的消失在地球表面了!但令人玩味的是,門店結束後的「殘餘資本」卻完全沒有與員工股東們進一步的講清楚說明白如何處理分配。
事後,分析其背後的可能原因,約略有以下三點:
一、凡所有參與入股新品牌的員工仍在舊品牌裡「呷頭路」,也許就因如此而無法(不方便)去表述心中欲解之疑?
二、該業者的事業運太好,所以沒有股東在檯面上發聲,進而追究真實答案?
三、或是這個謎團的答案,只永存於業者自己的心底深處?
「愛你的員工吧!他會百倍的愛你的企業。」法國企業界有句話這麼闡述。
「拉攏員工向心力」的方法本有很多很多,惟在你選擇了員工「內部創業」此扇大門的同時,倘若是抱持著要馬兒好,又不給馬吃草的態度去規劃推展,那麼最終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是故,在欲下該棋子前,務請三思慎行並深切體會,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所說的「是員工贍養了公司」這句話的背後真諦。(作者現職: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奇佳餐飲管理顧問公司 資深專案顧問)◇
◎讀者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