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BS報導,如果沒有推特推波助瀾,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可能不會這麼快倒閉。過去雖然也有銀行因擠兌而倒閉,但這次矽谷銀行之所以在兩天內倒閉,是由社交媒體所推動。
矽谷銀行資料顯示,一天之內存戶提取了420億美元,銀行庫存資金變成赤字,虧空10億。如此驚人的提款速度是通過網路銀行達成的,原因可能是恐慌情緒在社交媒體上蔓延,據說還加上私人群聊的作用。
數位設備加速倒閉
銀行倒閉前一天,多個知名風險投資家,在推特上發出特別警報,有時還用大寫字母發推文,敦促新創公司,重新考慮現金存放地點。同時,新創公司高層也爭先恐後的在網銀提取資金。據CNN報導,矽谷銀行的線上系統似乎因太多人提款而癱瘓,結果形成一場現代化的取款競賽。眾議院金融服務(House Financial Services)主席麥克亨利(Patrick McHenry)形容:「第一場由推特推動的銀行擠兌。」
銀行擠兌的方式與以前相去甚遠,以前大量客戶到銀行排隊取款(儘管矽谷銀行門口也有人排隊)。現在,很多人在網銀或通過行動支付取款。週一(3月13日)分析師湯普森(Ben Thompson)寫道,「矽谷銀行之所以快速倒閉,有兩個原因:(1)客戶可以輕鬆提款,(2) 矽谷銀行負面消息的傳播速度。」
耶魯大學(Yale School)管理學院教授珍耶倫(Janet L. Yellen)告訴CNN,「即使在古代,沒有現代通訊手段前,謠言都傳得很快。更何況我們現在有推特。」
「大規模歇斯底里」
矽谷銀行可能因其客戶群單一,都是科技客戶,而更容易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此外,許多受風險投資基金支持的客戶,帳戶存款都高於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承保的最高限額(25萬美元)。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存款金額可能更大,使得眾多銀行客戶,更容易受線上蔓延的恐慌情緒影響。
風投公司Upfront Ventures合夥人薩斯特(Mark Suster)上週(3月9日)告誡業界人士,在矽谷銀行問題上應「公開發言平息恐慌」,不要製造「大規模歇斯底里」。他在推特發文道,「『銀行擠兌』傷害了整個系統。人們在公開場合拿它開玩笑。這不是玩笑,這是嚴肅的事情。」
傳美國司法部展開調查
美國媒體15日報導,美國司法部已就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展開調查,調查尚處初期階段。《華爾街日報》還說,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也已展開調查。兩家機構均拒絕就這些報導發表評論。
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表示,在近期美國地區銀行,包括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和聯信銀行(Comerica Bank)的市場潰敗中,證交會將尋找其中的錯誤操作。
Signature Bank也在週末倒閉。第一共和銀行等銀行股票在週一大跌後,於週二回升。CNBC報導稱,在矽谷銀行週末的拍賣無果後,監管機構可能會進行第二次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