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兩岸爭議不斷 分析:中共打法律戰

前總統馬英九27日搭乘中國國航CA196班機抵達上海浦東機場,他步出艙門後向現場迎接的人員揮手致意。(中央社)
前總統馬英九27日搭乘中國國航CA196班機抵達上海浦東機場,他步出艙門後向現場迎接的人員揮手致意。(中央社)

【記者袁世鋼/綜合報導】宏都拉斯遭中共金錢收買與我斷交、前總統馬英九赴中國掃墓皆是近期兩岸重大議題,雖然看似毫無關聯,但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沈伯洋提醒,這是中共「法律戰」中的一環,目的是建立合理的法律框架,若建立完成,這幾年就會推出「臺灣基本法」。

沈伯洋2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法律戰是「中國三戰」(心戰、輿論戰、法律戰)中最少人接觸的領域,若把農業契作或惠台政策理解為法律戰的一環並不精確,因為法律戰非常複雜,包含威嚇、授權、反制、限制、懲罰、保護等,最終的目的就是建立起法律的合理框架與授權,進而製造威嚇與鼓勵的效果,「港版國安法」即為適例。

而中共法律戰在近期的表現之一就是「斷邦交國」。沈伯洋說明,中國(中共)首先必須建立好國際框架,不僅是確保臺灣作為中國的內部事務,更要確保在動武時其他國家的不作為。包含從2022年開始公布「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一直到輿論戰帶動國際風向,以及現在逐步削減臺灣在國際上投票的盟友,全部都是在同一個框架中進行。

其次則是馬英九赴中國掃墓。沈伯洋指出,中共為了塑造國內事務的內部合理性,除了從中國內部帶動輿論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確保中共最喜歡做的「民主協商」;中共最終將宣稱,「關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已經跟里長、教授,智庫專家、藝人、立委、議員,甚至是前任國家元首等人研議、協商,且已取得高度共識。」

「為什麼中國那麼喜歡接觸里長和議員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沈伯洋強調,如果大家還在繼續認為「兩岸交流沒有什麼」,那就是等著這個框架被逐步建立,他很多年前就曾提醒,「馬習會」絕對有它的重要性;從2022年選舉完後有多少里長去中國就可知道,臺灣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安逸的空間了。

沈伯洋認為,除了必須讓臺灣人正視此事外,我們自己也要打法律戰,當邦交國低於多少國家時,臺灣就要啟動一些正名機制,例如斷一國中華郵政就變成臺灣郵政;此外,也應聯合強而有力的友善國家,只要臺灣邦交國低於幾國時,就自動啟動與臺灣的邦交或雙重承認,不須任何政治人物去啟動,以提高對方斷我邦交國的成本。

沈伯洋表示,在2018年中國居住證的議題時,他就曾與經民聯、台權會、永社、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等民團一起提出法律戰的危險性,當時他也提出以「事前賽局」來反制中共法律戰,現在是必須要重新倡議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再度聯合起來把這個機制討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