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去年10月,當美國對於向中國出口先進芯片製造工具和技術實施全面限制後,一些評論人士認為,美國的單邊行動可能效果有限。但事實上,美國最終成功團結了盟友,達成了對中共芯片發展的遏制和圍堵。
起初,美國宣布對華技術制裁時,許多人懷疑日本、荷蘭等芯片設備主要生產國是否會加入華府的行動?技術公司真能接受對其銷售的重大限制嗎?
韓國與台灣的媒體也擔心,出口限制是否會影響本國公司。一些分析師推測,中共可能利用外交手段,破壞美國實施芯片戰所需的聯盟。
週二(4月4日),《芯片戰爭》(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作者、美國技術地緣政治專家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在《日經亞洲》上撰文指出(鏈接):「6個月後,芯片控制聯盟看起來出人意料地持久。這是因為參與成本已降至最低,且在聯盟成員之間公平分攤。」
雖然過去幾個月來,美國的盟友在科技出口管制上,似乎沒有太多積極的言論,然而,米勒指出,「若將他們的沉默解釋為反對,則是錯誤的」。
他表示,這些國家願意讓美國當領頭羊,這可保護自己免受中共直接報復。事實上,各國對中共的態度是一致的。
米勒表示,一些企業雖對限制措施不滿意,但各國安全機構都支持,這說明「新限制措施符合美國盟友們的利益」。
以台灣最大的芯片製造商「台積電」(TSMC)為例,該公司被禁止生產一些為中國客戶設計、用於人工智能算法訓練的芯片,但此類芯片只占台積電業務的一小部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已公開支持美國出口管制。
同時,對銷售給中芯國際(SMIC)的工作母機(machine tools)聯合實施出口管制,使這間中國最大的代工廠技術倒退幾年。米勒指出:「客戶正將訂單從中國代工廠,轉移到他們的台灣競爭對手。」
米勒還表示,談到經濟安全問題,「日本政府甚至比美國更鷹派」。只不過,日本對技術出口限制的討論是悄悄進行的。
他認為,日本最近決定大幅提高國防開支,並購買能夠深入中國實施打擊的導彈,這證明日本的觀點發生重大轉變。與將國防開支翻一番相比,限制半導體設備出口更加容易。
米勒表示,隨著近五年來芯片戰不斷加劇,已罕有韓企計劃在中國進行新投資。
「韓國人對中國(中共)的信心已急劇轉為負面」,文中寫道,「北京混亂結束COVID清零的行動,加上與台灣之間的緊張關係,更加強了企業的戒心。」
他認為,與荷蘭的談判可能是最棘手的,因為荷蘭遠離中國,受到直接來自中共的軍事威脅較小。
荷蘭政府似乎對出口管制進行了一些內部辯論,荷蘭工業界則對財務成本提出了警告。然而,該國國防部已支持對某些類型的芯片製造設備進行限制。
「近年來,荷蘭公眾對中國(中共)看法急劇惡化」,這使得美國有關中共構成安全挑戰的警告更容易被接受。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產業,正為新控制措施付出最大的代價」,米勒指出,出口限制的成本分攤到整個行業的事實,使其在政治上更容易被接受。
米勒說,所有經常討論的報復方案,如切斷稀土出口或懲罰在中國有業務的美國科企,將使中國付出同樣多的代價。中共一旦進行報復,將加快外企已在進行的技術脫鉤。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