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作於西元806年的長篇敘事詩,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全詩共840字,敘事與抒情結合,史實與傳奇兼備,語言優美流暢,人物形象飽滿,藝術成就獲得了高度評價。
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敘事卻不拘泥於歷史,輔以典故和傳說,並運用豐富的自然物象、處所、聲音、數字等詞彙,以精鍊的筆觸、巧妙的對偶,呈現了音韻宛轉、情景交融、纏綿悱惻的曲折故事,令讀者彷彿親歷千年前的一幕幕宮廷悲歡,為生死相許的愛情絕唱唏噓不已。
此詩開篇直入正題,描述楊玉環(楊貴妃)的美貌及其與漢家天子的關係:「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她的笑容光彩照人,令宮中的嬪妃全都黯然失色,正面描摹與反襯手法生動的突出了絕世美人的風采,「天生麗質」和「回眸一笑」也因而成為形容美女的經典成語。
楊貴妃不僅貌美,且能歌善舞,唐玄宗對她迷戀至深——「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皇帝與愛妃日日歡歌、不理朝政,直到一場戰亂打破了絲竹管絃之優雅繁華:「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漁陽」為地名,在當年節度使安祿山的轄區,「鼙鼓」是古代騎兵用的小鼓,這兩詞在此指「安史之亂」,後變為成語,代表戰事。而「霓裳羽衣曲」乃是唐玄宗親自編排、楊貴妃及眾藝人主演的大型歌舞,表現無憂無慮的奢華生活。「動地來」「驚破」顯示戰爭的突發和氣勢,營造出緊張的氛圍,將情節推至下一段落。
長詩的第二部分講述唐玄宗攜楊貴妃等人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時,隨駕的禁軍軍士拒絕繼續行進,要求處死楊貴妃。無奈之下,玄宗將楊貴妃賜死:「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峨眉馬前死。」
隨後,作者用一系列詩句刻畫了唐明皇的悲傷:「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蜀地的山、水,長安太液池的芙蓉、柳樹,還有宮苑的春風和秋雨都勾起他對愛妃的無盡思念。
接下來,作者進一步渲染悲情,三組描寫深夜思念佳人的詩句意境幽深,透出深切的呼喚: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第三部分記敘唐明皇請道士尋找楊貴妃的經過。這一帶有傳奇色彩的延伸正是《長恨歌》之妙:「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成語「碧落黃泉」和「虛無縹緲」即出自於此。
升天入地,排空馭氣,道士終於覓得貴妃,更多佳句隨之而出:「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美人依舊,淚水漣漣宛若帶雨的梨花。凡間的「昭陽殿」與仙界的「蓬萊宮」相映,給人以希望之光,同時聲調的響亮帶來情韻悠長。
楊貴妃有感於君王之念,托道士帶去當年的定情信物,並寄語道:「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她也回憶了兩人曾經許下的誓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最後一句是全詩的精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縱使天長、地久也都會有盡頭,而這一份愛情的遺恨卻將永無休止。這一穿越時空和生死的長嘆,是楊玉環的心聲,還是詩人的感慨抒發呢?
《長恨歌》問世後很快風行海內,清代詩人趙翼在《甌北詩話》的鑑賞值得回味:「古來詩人,及身得名,未有如是之速且廣者。蓋其得名,在《長恨歌》一篇。其事本易傳,以易傳之事,為絕妙之詞,有聲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學士既歎為不可及,婦人女子亦喜聞而樂誦之。是以不脛而走,傳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