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民營電機組故障,加上高溫增加用電量,台電在18日啟動需量競價,向民間買電,確保夜尖峰用電穩定;台電在19日說明,最嚴峻的狀況已經過去,接下來應該不需要再動用到需量競價。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塑化汽電共生大型機組破管、桃園海湖電廠燃氣機組故障,供電能力共減少105萬瓩,加上18日溫度升高增加用電量,備轉容量降至約6%,台電在安全考量之下才啟動需量競價。
至於機組故障是否影響後續電力供給,吳進忠表示,機組破管需要10到14天修理,在這段期間,台電有其他替代方案,像是歲修機組陸續完成後也可併網發電。
吳進忠表示,19日起降雨,炎熱氣溫得以緩解,將能降低電力負載,不會再啟動需量競價。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19日於立法院接受詢答時表示,18日動用需量反應,是遭到緊急情況才不得不為。19日的備轉容量還有12%,不到缺電的地步。
針對外界質疑需量競價收購價格高昂,台電指出,並非每度電都以10元收購,業者可以自由報價,依規定,每度「最高」報價可以達到10元,也有可能報價5、6元,台電會根據負載需求收購。
為抑低尖峰時段用電負載,台電自2015年開始推動需量競價,由各參與廠商自行出價決定節省1度電的價格,上限為10元,台電將價格由低到高排序,進行最經濟的採購,用戶得標後配合減少用電,便可依據自訂價格扣減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