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領袖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訪非洲,訪問的非洲四個國家:埃及、迦納、肯亞和莫三比克,它們都是「全球南方」的一部分。「全球南方」是指一百多個發展中國家的集合。
許多「全球南方」國家擁有寶貴的自然資源,但它們和美國關係有些疏離,中俄則通過經濟援助和提供武器對這些國家施加影響力。日本對中俄拉攏這些國家表示警惕,岸田曾告訴助手們,習近平和中共官員「走遍了非洲和拉丁美洲」。
岸田稍早還提到,「作為G7輪值主席國,我將傾聽全球南方的聲音,加強參與」。
自由開放印太的一環
臺灣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告訴《大紀元時報》,值得一提的是,岸田提出要加深與非洲連結,與安倍晉三提出「自由與開放的印度與太平洋」的背景息息相關。
2016年8月,安倍於「東京國際非洲發展會議」非洲領袖峰會上,正式宣布其印太戰略,他的這項概念是結合印度洋與太平洋,而這兩洋正是結合日本與非洲的橋樑。
「岸田當時是安倍的外務大臣,他執行了這個案子,而非洲在日本ODA(對外援助)的占比逐年提高,並在每年的外交藍皮書上被提及,所以岸田這次出訪非洲,可說是一如既往地經營非洲。」陳文甲說。
岸田今年3月訪問印度時,宣布提供超過750億美元支持「全球南方」國家發展,並以此作為岸田政府「自由開放印太」願景的一部份。今年1月,印度發起「全球南方之聲高峰會」,邀請125國召開線上會議,設定「全球南方」的優先事項。
美顧不到之處日補足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彥麟告訴《大紀元時報》,岸田在G7前,訪問非洲有俄烏戰爭與美中競爭兩大背景。
王彥麟解釋,俄烏戰爭發生至今,西方國家不斷升高對俄羅斯的制裁,但是對一些東南亞和非洲國家而言,對於制裁並不積極,對他們來說,能源問題、糧食不足的問題更重要,「所以,如果先進國家不好好拉攏這些南方國家,在聯合國一國一票情況下,沒辦法達到很好的效果。」
王彥麟說,對日本而言,最大的利益是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包括海洋秩序、自由航行、經貿秩序等,「在美中對抗的格局之下,美國也會有一些顧不到的地方,日本會去補足這個部分,所以,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美國照顧不到的地方,日本會去補上這些權力真空,設法維持國際秩序,這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
「第三極」更顯重要
陳文甲分析,俄烏戰爭之後,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朝向兩極發展,美日同盟加上G7等民主國家,對抗中、俄的戰略協作,另外就是兩個集團以外的「第三極」,也就是主張不結盟的東協、南美洲、非洲等一些國家,他們的立場出現鬆動。
陳文甲說指出:「因為其實非洲從這幾十年來,跟中國的關係特別密切,所以岸田這次訪非,可說是回防,或可說是執行美國的離岸制衡戰略,在強化日美同盟的基礎上,分擔更多對中國(中共)的軍事外交與經濟圍堵,為此付出一些資源。」
日相擬G7峰會前訪韓
消息人士上週五(4月28日)表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考慮在5月初訪問韓國,與韓國總統尹錫悅會面,進一步改善兩國關係,共同應對日益加劇的安全威脅。
日本共同社首先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了該消息。共同社稱,雙方政府正研擬岸田5月7日、8日的訪問計畫,這顯然是為了在5月19日至21日的廣島七國集團(G7)峰會前,近一步加深關係。
若最終成行,岸田對韓國的訪問,將是時隔5年來首度有日本首相訪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