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基宜花東

稻田上的棲架有梗! 牠們自拍趣

自拍照、梗圖已經有6799張。(特生中心提供)
自拍照、梗圖已經有6799張。(特生中心提供)

文/記者賴玟茹
為進一步了解鳥類習性,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花蓮縣玉里鎮原住民農友合作,在友善稻田上架設三支「猛禽棲架」,記錄各種鳥類進食畫面及珍貴影像,包括黑翅鳶幼鳥打鬧、互動,紅嘴黑鵯之間的有趣互動、藍磯鶇與大卷尾同臺等,不為人知的一面。

農田是具備多元價值的環境,不僅能生產糧食,同時也是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所,但生態與生產間常因土地使用,出現衝突,

織羅部落位於花蓮縣玉里鎮,緊鄰瑞穗鄉交界,以水稻為主要的農作物,部落的原住民農友積極推動有機農產品,同時希望農地也能成為野生動植物的棲地。

19種鳥類 棕背伯勞等是常客

特生中心研究團隊與農友合作,自2022年3月起,於水稻田內豎起三支「猛禽棲架」,提供黑翅鳶等鳥類休息及覓食,同時記錄田區內的鳥類活動狀況。

「猛禽棲架」架設於高度約6公尺的支架頂端,鳥類停棲的橫枝,也安裝一臺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只要感應到動物體溫發出的熱能,相機就會自動拍照和錄影。

紅嘴黑鵯趣味互動。(特生中心提供)紅嘴黑鵯趣味互動。(特生中心提供)

架設完成初期後,使用棲架的鳥類不多,經過一段時間熟悉,約在2022年7月過後,各種鳥類開始頻繁使用三組棲架。

黑翅鳶幼鳥受到驚嚇。(特生中心提供)黑翅鳶幼鳥受到驚嚇。(特生中心提供)

截至2022年12月,已經記錄了6,799張照片,包含19種鳥類。棕背伯勞、紅嘴黑鵯、烏頭翁都是常客,也曾於夜間拍攝領角鴞和褐鷹鴞。

黑翅鳶幼鳥打鬧 紅嘴黑鵯有趣互動

研究團隊早在架設棲架前,就已在稻田邊的檳榔樹上,發現黑翅鳶的繁殖巢,有一對黑翅鳶頻繁進出。但這一對黑翅鳶成鳥,2022年只有在4月使用一次棲架,下一次要等到12月才有紀錄。

黑翅鳶幼鳥:你在看我嗎?(特生中心提供)黑翅鳶幼鳥:你在看我嗎?(特生中心提供)

好消息是,2023年2月,研究人員發現黑翅鳶有2隻幼鳥離巢,且三支棲架都有使用,從自動相機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來,幼鳥身上有許多淡灰色羽毛尚未替換,甚至幼鳥間的打鬧、互動、處理獵物等活動,全由自動相機記錄下來。同時也暗示了剛離巢的黑翅鳶幼鳥,活動範圍至少達50公頃。

黑翅鳶幼鳥下雨天放空,呆~~~(特生中心提供)黑翅鳶幼鳥下雨天放空,呆~~~。(特生中心提供)

不僅是黑翅鳶,猛禽棲架也記錄棕背伯勞可能在求偶的影片、紅嘴黑鵯之間的有趣互動、藍磯鶇與大卷尾同臺、及冬候鳥紅隼及紅尾伯勞也在冬天加入使用棲架的行列。

黑翅鳶幼鳥爭吵(特生中心提供)黑翅鳶幼鳥爭吵。(特生中心提供)

進食畫面 了解鳥類吃什麼

計畫助理蔡芷怡表示,透過猛禽棲架所記錄的影像,可以更加了解環境中的鳥類組成,傳統的鳥類調查,大多仰賴人力於環境中調查鳥類,且大多於白天執行,一來無法全天候不間斷記錄,二來也難以留下大量的影像紀錄,再來也很難掌握鳥類的食性資訊。

紅隼也來湊熱鬧。(特生中心提供)紅隼也來湊熱鬧。(特生中心提供)

蔡芷怡說,面對這些難題,猛禽棲架可以幫上忙,雖棲架同樣無法完美記錄環境中所有的鳥種,但是對於夜行性鳥類的記錄卻相當有幫助,猛禽棲架也記錄了各種鳥類進食的畫面,讓研究人員得以判視獵物種類,了解這些鳥類的食性組成。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農田是具備多元價值的環境,不僅有生產糧食,也可以是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所,盼透過簡易可行的保育行動,能逐漸實現契合永續發展目標的「生物多樣性友善農業」(biodiversity-friendly agr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