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件憾事,朋友也義憤填膺,傳來日本小學生過馬路,車輛禮讓、行人致謝的影片,並且質疑「別人能,為什麼我們不能?」交通問題,涉及教育與制度面的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果追根究柢、對症下藥,一定可以解決這個沉痾。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說:「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n,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從教育與制度面扎根,一步一步的養成好習慣,如此一來,便像天然生成一般,也就是俗語說的「習慣成自然」了。
感慨現今的世風日下、道德敗壞,朋友憂心忡忡的深表無奈和悲觀,唯恐一切積重難返而徒勞無功。
其實,根據研究統計,人有接近一半的行為是未經過意識,單純依靠習慣而表現,這些不加思索、信手拈來的習慣行動,對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從工作、學習甚至是身體健康、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幾乎都有習慣的影子。
文學家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曾說:「起先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所以養成好習慣,至關重要。在日常中一點一點的調整,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商業管理中經常提到的概念:「計畫→執行→檢查→分析」,可作為參考。
比如培養「早睡」的好習慣:早睡→清醒→去做想做的事。要早睡,就避免把會引起亢奮的東西帶進臥室,當養成「早睡」的一個好習慣時,其他所有的好習慣自然會加乘進來,像是清醒、去做想做的事。而習慣於好習慣之後,做事情會更加得心應手、事半功倍,足以迅速、無誤的完成任務。
再次觀看日本交通禮儀的影片,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習慣,雙方自然、認真的舉動,讓人看到彬彬有禮、溫柔敦厚的典範。而其間所展現的良好道德和素質,贏得許多讚賞與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