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神經內科主任黃金安、醫師侯宗緯、免疫風溼科主任陳怡行以及醫學研究部博士林敬恒組成研究團隊,追蹤8千多位患者長達十年以上,由大數據發現,紅斑性狼瘡患者罹患缺血性、出血性腦中風的比例明顯較高,發生率分別為5.4%和1.5%;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比對照組上升1.73倍,出血性腦中風則上升2.24倍。
中榮指出,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的大數據,進行涵蓋16年數據分析,結果發現,紅斑性狼瘡患者一旦嚴重發作,中風風險提高8倍,其中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提高7倍,出血性中風的風險更提高22倍。而曾經歷嚴重發作的患者平均年齡僅32歲,也較少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三高疾病,但整體中風風險高。
以35歲王女為例,就讀大學時因多發性關節腫痛及腎炎確診紅斑性狼瘡,懷孕生產後,病情仍然受控。2021年底因須注射新冠疫苗,及患帶狀庖疹與神經痛,中斷及減少用藥,因而病情控制不佳。2022年與家人出遊時,突然無法叫出朋友及自己小孩名字、也聽不懂別人說話。
輾轉至臺中榮總診療,確診左側中大腦動脈分枝缺血性腦中風,由醫師開立抗血栓藥物、控制血壓血脂降低中風復發風險,並與免疫風溼科調整藥物控制紅斑活動性,一週後出院,追蹤治療一年,病情穩定。
中榮表示,該項研究結果,已於2022年在世界腦中風大會發表,並在2023年刊登在國際腦中風知名期刊《中風與血管神經病學》(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