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擺脫對中國依賴 韓國電池轉戰歐美獲成功

圖為首爾一公寓大樓外運送包裹的電動車。(Ed Jones/AFP)
圖為首爾一公寓大樓外運送包裹的電動車。(Ed Jones/AFP)

【記者李明儒/韓國報導】【大紀元2023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明儒韓國報導)受中共扶持本國電池產業、打擊外企以及對韓國布置薩德的報復的影響,韓國電池企業在中國備受打擊。然而,韓企轉向歐美市場之後卻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市場占有率一度飆升。

根據2023年的全球電池出貨量排名,韓國電池行業三巨頭——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分別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中排名第三、第五和第六,為大眾、特斯拉、福特、奧迪、寶馬、現代和起亞的電動汽車提供電池。

特別是,在美國4月宣布符合稅收抵免資格的22款電動汽車中,有17款將由LG新能源、SK On或三星SDI供應電池。而根據全球資源諮詢企業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電動汽車及電池供應鏈》最新報告,以去年年末為準,韓國電池企業在歐洲當地的生產能力為116.5千兆瓦時(GWh),而到2025年將增加至202.5GWh。

韓國電池產業在美國、歐洲市場獲得的成功,少不了韓國政府對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視。2021年,政府公布了「K-電池發展戰略(K-Battery Development Strategy)」,旨在使韓國成為下一個二次電池產業的世界領先者。上述三大電池生產企業為配合該戰略,宣布計劃到2030年,對電池產業投資40萬億韓元。

而在轉戰歐美市場之前,韓國曾將中國作為電池產業的重點發展市場。2014年前後,LG和三星曾在中國建設工廠,但2016年起,中方開始扶植本國的電池產業,並在2017年因薩德事件打擊韓國電池產業。

韓國駐華大使館當年表示,中方曾宣布向498個車型發放補貼,但又突然在未通知的情況下將其中的5款車型除名,而這5款車都是安裝韓國產電池的汽車。當時導致原定使用韓國電池的整車企業紛紛取消訂單,韓國企業工廠開工率不足50%,市場占有率更是一度暴跌至2%。

當年,多家韓媒曾對中共打擊韓國電池一事予以報導。《中央日報》報導稱,中國相關部門將韓國三星和LG的相關電池產品排除在外;《首爾新聞》評論稱,這實際上意味著韓國企業相關產品已經難以進入中國市場銷售。

投身歐美市場之後,韓國電池產業發展迅速,高額訂單不斷。《朝鮮日報》報導,美國汽車「三巨頭」——GM、福特、斯特蘭蒂斯在北美設立或計劃截至2026年建設的11家電池工廠中的9家(共382GWh)被韓國電池公司壟斷,而韓國電池去年在歐盟市場的占有率也達到63%。

為進一步在歐美市場穩固主導地位,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三星SDI(Samsung SDI)計劃斥資30億美元在美國新建一家電池廠,以應對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寧德時代(CATL)的挑戰。◇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