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古代官員的智慧 令人讚佩

古人認為,此三不朽風範:立德、立言、立功,能成為後人懷念和敬仰之事。古代官員良好的品格,足以流傳後世。(圖/志清)
古人認為,此三不朽風範:立德、立言、立功,能成為後人懷念和敬仰之事。古代官員良好的品格,足以流傳後世。(圖/志清)

文/慧淳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古人認為,此三不朽風範:立德、立言、立功,能成為後人懷念和敬仰之事。古代官員良好的品格,足以流傳後世。

欲削宦官職權 呂夷簡有謀略

宋仁宗時,西部邊疆發生戰爭,大將劉平陣亡。朝中輿論認為,朝廷委派宦官做監軍,主帥不能全部發揮自己的指揮作用,所以才導致劉平失利。於是,宋仁宗下詔,誅殺監軍黃德和。

此時,有人上奏,請求把各軍元帥的監軍,全部罷免。宋仁宗徵求呂夷簡意見,呂夷簡回答道:「不必罷免。但要選擇為人謹慎忠厚的宦官去擔任監軍。」

仁宗委派呂夷簡選擇合適的人選擔任監軍,呂夷簡回答說:「我是待罪宰相,不應當和宦官交往,如何得知他們是否賢良呢?希望皇上下令都知和押班(由大宦官擔任的官職名),但凡他們所薦舉的監軍,如有不勝任其職務的,將與監軍一同獲罪。」仁宗採納呂夷簡的意見。

第二天,都知、押班主動在仁宗面前,叩頭請求:罷免各監軍宦官。朝中士大夫都稱讚呂夷簡有謀略。

忠厚義膽的奇官 汪應軫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下詔南巡,汪應軫率領同館庶吉士舒芬等人,上疏諫止,幾乎被杖打至死。之後出任泗州太守。

泗州百姓,原先不懂農桑之事,汪應軫到任後,先鼓勵他們耕田,然後,由州里出錢,從湖南買來桑樹,教他們種植。又招募一些婦女採桑,教給他們養蠶的技術。

驛站的使者騎馬來報,武宗即將到達泗州。附近的各個州府,都驚慌失措,敲詐勒索民財,以便做為迎駕的費用。有的百姓甚至把門窗關閉,逃到外地躲藏起來。

獨有汪應軫,鎮靜如常,不做任何迎接聖駕的舉動。

有人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我和州里的士人、百姓,向來都是互相信任的。假使聖駕真的到來,一切費用很快就可以籌措準備好。現在聖駕究竟哪天到來,還沒有一定,如果匆匆忙忙去籌辦,差官役吏四處活動,很容易共同作弊。到時候,財務費用準備齊了,可聖駕並沒有到來,怎麼辦呢?」

當時別的州府,用上千人,手持火把,在夜間等候迎駕,足足有一個月之久,不少人因此而凍死、餓死。

汪應軫下令將火把綁在榆柳間,一個人負責管理十束火把。等到御駕經過泗州時的那夜,發現泗州持火把的隊伍,整齊有序,絲毫不亂,反而留下比別處更好的印象。

御駕經過別的州府時,一路上,宮廷使臣絡繹不絕,任意敲詐勒索,毫不滿足。

汪應軫考慮到這些人實際上內心很虛弱,可以用威力震服。於是,他率領百名壯士,排列在使臣的船旁,大聲呼喊應答,聲音傳遍了各個地方。當地的人和外來的人,都感到震驚,不知他們要幹什麼。汪應軫指揮隨從的人眾,急速拉船前行,頃刻之間,船已過百里,出離了泗州地界。於是後面到來的使者,收斂自己的行為,不敢私自勒索。而汪應軫,一概以禮相待。於是,他們都譴責前面的使者,十分讚賞感激汪應軫。

武宗到了南都後,又傳下聖旨,命令泗州進獻幾十名善長歌舞的美女。這是因為使臣對汪應軫懷恨,而用這個手段報復他。

汪應軫上奏說:「泗州的婦女,沒有才藝姿色,而且最近大都流亡外地,沒有辦法奉命,只能進獻過去所招募的採桑養蠶婦女若干人,如果蒙皇上納入宮中,讓她們採桑養蠶,可助於天子的德化。」

武宗看了汪應軫的奏書,下詔泗州暫停進獻美女。

汪應軫真是個為民為國、忠厚義膽的奇官啊!

沈啟用智 為民節財

明世宗皇帝想巡幸楚地,如果從水路走,南京就得造好樓船,供皇帝使用。如果造好了船隻,皇上卻改走陸路,就白白耗費官府銀錢,如果不先造好船隻,皇上突然到來,就犯了大罪。尚書周用疑(人名)問沈啟:「有什麼好辦法?」

沈啟說:「把船商們召集來,讓他們準備好木料,在龍江關等候,並急速派遣驛使,偵察皇上所行的路線。因路程是能按天數計算出來的,到時候就可立即造船。如果必須造船,就把造船錢攤派在官府,如果不造船,就把木料還給商人。這事不難辦。」

後來,皇上果然改走陸路,依靠沈啟的辦法,南京沒有浪費水運的銀錢。

有皇上寵信的宦官,請求世宗修復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朝廷派錦衣衛的朱指揮使,到南京視察皇陵。

沈啟乘機對朱指揮使說道:「高皇帝曾有詔命,不准動皇陵寸土,違犯的人,處以死罪。現在要修復皇陵,不能不動土,因此而犯下死罪,是很可怕的呀!」

朱指揮使害怕起來,回去後,把沈啟的話,告訴給那個得寵的宦官,事情因而得以停止。從而為國為民,大節財力。

范仲淹願一己受辱

范仲淹任延州知州時,寫了封信給向宋朝發動多次進攻的西夏李元昊。范仲淹對李元昊曉喻利害,希望他歸順朝廷。因李元昊的回信,內容狂傲、不敬,范仲淹只把李元昊的情況向朝廷上奏,把他的回信給燒了,不向上呈報。

宰輔呂夷簡對參政知事宋庠等人說:「做別人臣子的,沒有外邊的依靠,怎敢這樣?」宋庠認為呂夷簡是在怪罪范仲淹,就上奏說范仲淹該斬。

范仲淹奏道:「臣當初聽說李元昊悔過,所以去信誘導勸喻他。正趕上任福兵敗,李元昊勢力又振作起來,所以他回信傲慢。臣認為使朝廷看見他的回信,而又不能征討他,那麼,受辱的是朝廷。所以我當著官屬的面,把回信燒了,使朝廷一開始就和沒聽說這事一樣。這樣,受辱的就是臣一個人了。」

杜衍當時做樞密副使,竭力為范仲淹爭理。於是皇上罷去宋庠的朝官,調宋庠出任揚州知州;而對范仲淹不加譴責。

于謙妥善安置降卒

明成祖永樂年間,有許多投降的士卒,大都安置在河間、東昌等地,生養蕃息。這些人中,有的驕橫不馴,如果有外敵來進犯時,他們都會乘機而起,發動叛亂。這是一大隱患。

正在此時,朝廷決定發兵,去征討湖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的寇盜。

于謙乘機奏請徵派那些投降士卒有名號的人,多給犒賞,隨軍出征。在平定那些地方的寇亂之後,于謙又奏請把那些人留在當地。

由於這些措施恰當,把許多投降的士卒,安置得妥當,便將幾十年的積患悄悄消除了。

擒拿江彬

明武宗南巡後回到京都,彌留之際,內閣首輔楊廷和已經決定擒拿唆使武宗南巡的邊將江彬。

可是,江彬率領的邊兵,有幾千人,手下的爪牙都是精銳士兵。恐怕倉卒擒拿江彬,會激起兵變。楊廷和一時想不出好辦法,因此向吏部尚書王瓊問計。

王瓊說:「可以記載他們護駕南巡的功勞,命令他們到通州領賞。」

因此,把邊兵都調離開。江彬這賊,便被順利的擒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