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全球首例 臺灣完成土魠魚海上人工繁殖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宣布完成全球首例康氏馬加鰆(土魠魚)海上人工授精試驗,並繁殖出30、40公分體長稚魚。(中央社)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宣布完成全球首例康氏馬加鰆(土魠魚)海上人工授精試驗,並繁殖出30、40公分體長稚魚。(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土魠魚被譽為水中白金,俗稱「一鯧、二午、三土魠」,就是形容其美味,農委會水試所30日宣布,成功完成康氏馬加鰆(土魠魚)海上人工繁殖作業,並成功孵化魚苗,為全球首例成功完成土魠魚的海上人工授精試驗,相關培育工作仍在進行中。

據漁業署統計年報,沿近海土魠魚產量自2001年達高峰3,200公噸後,近年來漁獲量已下滑至500餘公噸,可見漁業資源明顯減少。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致詞時表示,臺灣是海洋的島國,在國際海洋法生效後,我國漁船作捕撈作業海域,限縮至18萬平方公里的經濟海域,日本、韓國等鄰國,也與我國共同使用海洋資源,另受漁業過度捕撈等因素,漁獲量已從30多萬噸降至近18萬噸,海洋資源已逐漸失能。因此,這項研究成果,是相當重大的突破。

農委會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翁進興表示,土魠魚為中表層洄游性魚類,棲息於水深100公尺以內,游速快,臺灣的土魠魚多分布於澎湖,占近九成,目前水試所成功孵化的土魠魚苗,培育至45天時,體型可以達7至15公分,不過因土魠魚很有野性,空間不夠大會碰撞,也較不易運輸。

除臺灣之外,日本也有對日本馬加鰆進行海上人工繁殖及培育魚苗,農委會水試所長張錦宜說,日本培育目的主要是作為復育海洋資源使用,而臺灣這次培育的康氏馬加鰆,不僅體型較大,同時也是市面上主要的土魠魚種類,這次的成果,臺灣是全球首例完成康氏馬加鰆人工繁殖。

協助進行研究的漁民分享,土魠魚在過年期間價格最高1公斤可賣新臺幣約1千至1,500元,非旺季則約200至3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