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些評論家認為,貿易關係的解凍是由於工黨政府對中共採取了新的、更加緩和的態度,但事實是中共出於其經濟利益而採取的行動。
中共所依賴的產品,如天然氣和鐵礦石,並沒有受到制裁。重新開放向中國出口煤炭,反應了中國的需求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希望重啟經濟。
《環球時報》最近援引一位中國業內人士的話報導,現在是恢復從澳洲進口煤炭的好時機。他說:「1月,澳洲煤炭的成本、保險和運費(簡稱為CIF)為每噸人民幣2,450元(約新臺幣1.1萬元),而中國北方山西省生產的煤炭CIF為每噸人民幣2,700元。」
雖然澳洲龍蝦和葡萄酒的銷售受到影響,但其他出口產品,如大麥等沒有受到影響,因為該國的生產商轉向了其他市場。
總體來說,中共的貿易制裁是好壞參半。雖然澳洲對中國的貨物出口比率從之前的47%下降到2022年6月的27%,但中國仍然是澳洲一個重要的市場。
許多商界領袖認為,習近平去年12月在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到了市場化政策和撤銷了一些管制規定,預示了未來的一些變化。
對中貿易要非常謹慎的原因
雖然習近平需要外國資本來啟動他的經濟,但許多方面的貿易依然不能重新開放。很少有人相信會恢復到貿易戰以前的規模,對沖基金已經變得更加謹慎,其原因在於:首先,人們普遍不信任習近平的 「共同富裕 」議案及其對企業的影響。
雖然有許多商界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即將恢復奇蹟,然而這種過於樂觀的看法與已退休的李克強總理更為謹慎的看法相悖。
李克強在向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做最後報告時指出,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不遇的急劇變化,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動盪和變革時期,「我國的發展也進入了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時期」。
他還說:「當前中國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各種不可預測的因素隨時都可能會發生。」
其次,許多一直依賴中國的公司如今也採取了更保守的做法。美國商會在中國的2023年調查令人警醒。美國商會對中國商業環境的調查已有25年,中國首次不再被視為大多數會員公司排名前三位的市場。
美中關係被認為是商業關係的關鍵,但改善關係的期望仍然很低。約46%的會員公司表示,他們對2023年美中關係的前景感到悲觀,73%的公司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公司。
調查發現,計畫或已經開始將製造和採購轉移到中國之外的公司數量增加了10%。儘管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公司表示,由於市場原因,他們沒有計畫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地方,但10%的成長還是很能說明問題。
例如,蘋果公司已經將其部分製造業務轉移出中國了。過去依賴中國的臺灣公司也一直在向美國等地方轉移,長期在中國立足的公司也在向墨西哥轉移。香港的出口也已經暴跌了。
世界上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去年說,「自由貿易幾乎已經死亡,全球化幾乎已經死亡。」他補充:「很多人仍然希望這些能恢復,但我認為它們恢復不了了。」
中共的虛張聲勢
第三,中共已經表明它會懲罰那些無論是在中共肺炎(COVID-19)的起源、人權紀錄,或是對其赤裸裸的區域侵略提出質疑的國家。
中共駐坎培拉大使館在2020年發文表達不滿,中方形容,澳洲要求對COVID-19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是 「呼應美國對中國(共)攻擊的政治操縱」。
根據官方數據,該病毒已造成687萬人死亡,6.75億人患病,一些人有長期的不良健康影響,然而中共卻持續抵制對該病毒的任何獨立調查。
當美國能源部和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指出實驗室洩漏是感染源時,中共以其一貫的虛張聲勢、耀武揚威做出反應。世界只是想知道病毒的來源,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卻反過來指責美國的 「政治操縱」。
我們低估了中國共產黨懲罰其批評者的決心,這構成了對我們極大的威脅。如果說習近平放鬆了對意識形態的討伐,而專注於經濟問題,那只是因為如果國內經濟出現動盪,中共本身也會面臨風險。
──作者安凱文(Kevin Andrews)為澳洲前國防部部長。原文「When the CCP Opens Its Economy, It’s Never Out of Friendlines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