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代糖有致癌風險 糖尿病患可用木糖醇

人工甜味劑的安全性一直是爭議的話題。多項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劑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可服用木糖醇。(123RF)
人工甜味劑的安全性一直是爭議的話題。多項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劑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可服用木糖醇。(123RF)

文/王佳宜、Ellen Wan
人工甜味劑(俗稱「代糖」)的安全性一直是爭議的話題。專家建議人們使用天然糖,因為天然糖的甜度不會高到數百、數千,甚至數萬倍,也不會傷害味蕾。對於糖尿病患,則建議改用木糖醇,因為不會造成血糖及胰島素上升,在體內也能正常代謝。

常見人工甜味劑有:阿斯巴甜、赤藻糖醇、乙醯磺胺酸鉀(安賽蜜)、愛德萬甜、甜蜜素、紐甜、糖精、三氯蔗糖(蔗糖素)、甜菊糖及其衍生物等。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針對美國和歐洲四千多人進行研究,發現血液中赤藻糖醇濃度較高的人,增加心臟病、中風或死亡風險,且赤藻糖醇還會引發血栓的形成。該研究發表於今年2月《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

法國研究團隊通過對10萬3,388名法國成人進行長達9年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劑的總攝取量與總體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阿斯巴甜的攝取與腦血栓風險增加有關,而乙醯磺胺酸鉀和三氯蔗糖與冠心病風險有關,該研究於2022年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

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非糖甜味劑使用指南》,建議不要用非糖甜味劑來減重,或以此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證據表明使用代糖對減少體脂沒有任何益處,長期使用甚至可能產生潛在不良影響,例如:罹患II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WHO營養暨糧食安全司司長布蘭卡(Francesco Branca)說,「從長遠來看,用人工甜味劑代替游離糖(free sugar)無助於控制體重,人們需要考慮以其他方法來減少游離糖的攝取量,如食用含有天然糖的食物及水果,或不加糖的食品和飲料。」

所謂游離糖是指廠商、廚師或消費者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的單醣(如葡萄糖、果糖)和雙醣(如蔗糖、麥芽糖),以及天然的蜂蜜與糖漿、果汁中的糖。

哪些食物甜味劑含量高?根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資料,高強度甜味劑廣泛用於標榜「無糖」或「減肥」食品中,包括烘焙、軟性飲料、粉狀飲料混合物、糖果、布丁、罐頭、果醬和果凍、乳製品等。

過量阿斯巴甜有致癌疑慮

《全球衛生年鑑》今年發布動物實驗報告顯示,阿斯巴甜明顯增加白血病、淋巴癌等相關癌症發病率。此外,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去年發表研究表明,全球許多食品和飲料品牌中使用人工甜味劑,與罹癌風險成正比。WHO日前已將阿斯巴甜列為2B級可能致癌物,研究指出代糖會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美國病毒學專家、前美國陸軍研究所病毒系實驗室主任林曉旭在「新唐人電視台」節目《健康1+1》中表示,過去用來說服民眾人工甜味劑不會造成癌症的各種研究,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現在觀察癌症指標及實驗的工具更多元,科學家們提出了代糖不利於健康的一些研究證據,健康部門應充分重視這些報告。

阿斯巴甜主要由天門冬醯胺與苯丙胺酸2種胺基酸組成。1974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首次批准阿斯巴甜作為代糖。因為它熱量低,且甜度為蔗糖的200倍,許多糖尿病患者、減肥人士都以阿斯巴甜做為糖的代用品。

如今,不論男、女(包括孕婦)和兒童消費的近五千種食品中都含有阿斯巴甜,全球年產量為三千~五千噸。阿斯巴甜使用的原料,通過人體代謝後,可能分解出甲醇、天門冬胺酸、苯丙胺酸,這些都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強烈的影響,尤其甲醇是一種非飲用酒精,常見於燃料、溶劑和防凍劑中。

林曉旭建議人們使用天然糖,因為天然糖的甜度不會高到數百、數千,甚至數萬倍,也不會傷害味蕾。

至於糖尿病患者,他建議使用木糖醇,因其不會造成血糖及胰島素上升,在體內也能正常代謝。「我認為木糖醇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代糖物,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相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