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北大學者打臉官方:青年失業率近五成

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圖為中國某處就業博覽會一景。(STR/AFP)
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圖為中國某處就業博覽會一景。(STR/AFP)

【記者蕭律生/綜合報導】7月17日,中共統計局公布6月中國青年失業率為21.3%。但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的一篇文章表示,若將1,600萬名躺平、啃老等不工作者均視為失業,3月青年的實際失業率最高上看46.5%,遠高於官方當月公布的19.7%。

7月17日上午,中共統計局公布6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數據,當天傍晚財新網發表了張丹丹撰寫的〈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一文。這是一篇付費文章,但依然引發高度關注,其相關內容及擷圖迅速在中國網路上流傳,鳳凰新聞還公布了文章全貌。

文章說,中國青年人失業率大幅度上升問題,首先應當歸因於自2020年以來的三年疫情。疫情對消費、企業營商環境乃至整體經濟活力造成持續性影響。研究團隊從長三角的人力招募平臺發現,2022年底的疫情對蘇州、崑山等地的製造業帶來嚴重打擊,就業人數一直未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而青年是製造業的就業骨幹,因此衝擊更大。

其次,自2021年以來,中共官方對教培(補習)、房地產、網路平臺等行業推出的規範政策,對就業造成影響。第三是,產業結構升級帶來的結構性失業。隨著產業升級,對高技術人才需求提升,但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和教育機制難以快速符合市場需求,同時出現了高學歷人才的「用工荒」(缺工)和就業難;而對中低端勞動者而言,勞動需求下滑致使「就業難」現象的出現。此外,人工智慧技術(AI)也影響了青年就業。

文章指出,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3月公布的數據,中國城鎮的16至24歲人口共約9,600萬人。勞動人口占1/3(3,200萬人),其中2,570萬就業、630萬失業;非勞動人口占2/3(6,400萬人),其中4,800萬人為在校生,剩下1,600萬人為非在校生,這些人大多選擇「躺平」或「啃老」。

張丹丹認為,若將這1,600萬名非勞動人口全數視為失業狀態,中國失業青年可達2,230萬(1,600萬+630萬)人。這樣一來,2023年3月青年失業率的最大值為(1,600+630)/(1,600+630+2,570)=46.5%,遠大於官方3月份公布的青年失業率19.7%,即630/(630+2570)。

文章還稱,按季節性波動趨勢預測,今年7、8月青年失業率將繼續上升。7、8月是大學生畢業季,意味著可就業的人數變多。

另外,據新唐人電視台報導,文中計算的青年失業率比官方數據高出一倍有餘。但若參考官方此前公布的失業率計算方法,令人質疑46.5%仍非真實數據;官方曾自曝,計算失業率時,將相關年齡段的人口分為三部分: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沒有勞動意願的人口、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人口。統計失業率時,只考慮第三部分人口,排除前兩部分。

根據官方標準,在校學生和「躺平」的青年可能都屬於「沒有勞動意願的人口」,不在計算失業率的範圍。而且,在「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人口」中,只要每週工作時間達到一小時就算「就業」。根據這個「就業標準」,上述文章中提到的「2,570萬就業」也無法被全然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