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今年2月宣布境外上市及募資新規《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恐增加臺商上市及籌資難度。金管會20日表示,國內有196家企業受新規規範,占整體上市櫃公司約10.97%,目前有9家臺商已打算今年回臺IPO(首次公開募股)。
針對營運主體(占公司五成營收)在中國境內,想赴海外上市或是未來募資,依中國新規必須向證監會報備、採取「事後備案制」,並從今年3月31日開始實施,外界擔憂將影響臺商未來增資(SPO)或上市的困難度。
金管會表示,根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統計,196家臺灣上市櫃公司可能是中國新法規範對象,在整體上市櫃公司占比10.97%,但最終受影響家數必須等實際現金增資才會知道,預計初次IPO上市將有9家臺商,因主要經營範圍在中國、才受新規影響,目前已打算回臺IPO。
由於要提供中國證監會備查資料,涉及企業相關董監事名單或其他資料。對此,金管會也提出兩項因應措施,首先是要求在臺受影響的上市櫃公司須加強資訊揭露,在提交給中國備案的時間點均得發布重大訊息,且備案資料不能牴觸我國《個資法》等。
其次為要求承銷商備案或評估資料,是否與申報的書面內容存在重大差異等,皆須評估有無違反臺灣法令規定。
媒體詢問企業提供資料的範圍?金管會回應,若為財報公開資料的企業相關董監事人選名單,就能提供給中國,但如果被進一步要求提供董監事個別資料,公司就不能提供。此外,目前有2家初次上市公司提交備案申請,分別是富士達、AMAX-KY,另一家鴻碩已辦理增資申請且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