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防颱!業者緊急巡檢太陽能板

杜蘇芮颱風來襲,業者緊急巡檢太陽能板。圖為太陽能板。(中央社)
杜蘇芮颱風來襲,業者緊急巡檢太陽能板。圖為太陽能板。(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杜蘇芮颱風逼近臺灣,根據中央氣象局表示,週三至週五(26日至28日)影響最深,外界關心風勢漸強恐影響太陽能板結構,業者緊鑼密鼓前往施工案場巡檢。專家表示,太陽能板的耐風強度在結構設計上,已能抵抗17級瞬間強風。

2016年臺灣連續經歷尼伯特、莫蘭蒂、梅姬颱風3個強颱,造成太陽能光電設備災損。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榮譽理事長郭軒甫對《大紀元時報》表示,歷經多次強颱,太陽能板當時的確造成損壞,業界吸收經驗開始檢討固定方式並提升標準,例如太陽能板加強執行老化測試,必須3倍於自然環境使用20年,也就是要能有60年強度。

目前太陽能板一般引用建築物耐風標準,針對各地有不同的回饋風速。郭軒甫舉例,宜蘭、臺東一些銀行也要求業者在結構設計上,要能抵抗17級瞬間陣風;過去東部颱風多,因此建置太陽能板標準可能比南部要高。

高雄市太陽能設備裝修職業工會理事長陳俊中也告訴《大紀元時報》,過去颱風讓太陽光電與浪板系統遭受挑戰,針對整體結構計算、螺栓等所有工法,都依據防颱強度進行施工,這部份使用在建築物上,包括工廠、產品線、機關學校等。

陳俊中說,太陽能板除了每月、每季、每半年會巡檢外,颱風來襲前也會調度人力測試,高雄目前有20~30位專業工程師出動,從上週日開始巡視每個場域的結構的鎖固,而且不僅設施本身,若太陽能板設置在屋頂上,必須確保排水系統的暢通;全臺逾四千名具有技術的人才,因應杜蘇芮颱風都在各地積極巡檢中。

太陽能板材損壞恐汙染環境

供應雲嘉南地區用水的曾文水庫,6月經議員爆出政府將建置太陽能板,引發外界對用水水質的疑慮,這次颱風來襲恐造成環境汙染。對此,郭軒甫說明,業者針對太陽能板遭吹落、泡水,以及是否對環境造成汙染都有進行測試,透過破壞板材檢測泡水7天後有無溶出物質,現行太陽能板測試都可以符合飲用水標準。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他則認為,太陽能板原料主要都是矽基材料,本身無毒,但重點在於包裝的高分子塑料「醋酸乙烯酯」,若長時間暴露在陽光底下會分解為有毒物質,雨水也會讓有毒物質跑到土壤造成汙染。

他表示,業者泡水7天測試,必須新增太陽光照射或更長時間的影響。此外,過去有爭議的水庫上的漂浮式太陽能板也是相同道理,尤其支撐結構使用的鋁合金,有可能使用到含有具毒性的六價鉻,這部分應揭露更多資訊讓民眾安心。

此次颱風來襲除了事前檢測,他認為,重點應放在損壞太陽能板廢棄物的後續回收及處置。

太陽光電發電犧牲大量土地

葉宗洸說,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很高,但一年實際發電僅裝置容量的15%,而且要使用大量土地面積,太陽光電目前是訂出20GW裝置容量,約一個臺北市面積,2050年太陽光電目標放在60GW~80GW,約3、4個臺北市面積才有辦法容納。

他說,當政者應深思是否要犧牲這麼多土地發展太陽光電,尤其半導體電子業需要穩定供電,再生能源其實不利於電力調度,目前電力儲存技術不成熟,加上大型容量電池製作成本相當高,投入不應急於一時。

企業似乎面臨購買綠電問題,產品才能在國際競爭。對此,葉宗洸回應,歐洲經過俄烏戰爭後將核能列為綠色投資標的,但臺灣並未納入,務實作法是核電並不排碳,如果企業使用核電、碳足跡非常低,若產品輸出到歐盟或美國等其他國家,邊境碳稅成本就能壓低、提升企業競爭力;近期企業正在提科學園區建置小型化核能反應器,就是考量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