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寰宇搜奇

捕捉獨特心靈 老式安布羅相機

義大利攝影師庫爾特·莫澤利用1907年製造的安布羅型相機拍攝。(Lightcatcher提供)
義大利攝影師庫爾特·莫澤利用1907年製造的安布羅型相機拍攝。(Lightcatcher提供)

文/記者Michael Wing 編譯/趙孜濟
「相機發現了你,而不是你發現了相機。」芭芭拉‧霍爾茨克內西(Barbara Holzknecht)總是這樣告訴他的合夥人、攝影師庫爾特‧莫澤(Kurt Moser)。莫澤也認為,「攝影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莫澤在義大利北部的山區長大,曾在BBC擔任攝影指導30年,拍攝紀錄片,巡迴戰區並環遊世界,也做了很多艱苦的工作。現在,他回到米蘭北部的博爾扎諾(Bolzano),準備享受慢節奏的人生。

某天,莫澤為了尋找舊的古董相機零件,拜訪米蘭一家攝影師工作室。他想要尋找一臺1907年所製造,安布羅型相機(ambrotype camera)的黃銅鏡片。然而,當天他並沒有找到黃銅鏡片。離開時,他看到了一個布滿灰塵的毛毯,蓋著一個「巨大而美麗的木製風箱」。他便當場買下了。

「這是發自內心的決定」,57歲的莫澤對《大紀元時報》說,「我當時真的不知道我會用這臺相機做什麼。」但莫澤深信,他找到了自己的激情,儘管掌握它並不容易,而且也不便宜。

庫爾特‧莫澤和他的合作者芭芭拉‧霍爾茨克內西。(Lightcatcher提供)庫爾特‧莫澤和他的合作者芭芭拉‧霍爾茨克內西。(Lightcatcher提供)

完全不同的節奏

使用安布羅相機與數位相機相去甚遠,整個過程有著不同的節奏。製作一個溼版需要一整天的時間,而且必須從波希米亞訂購24英寸X 24英寸(約60 X 60公分)的黑色玻璃。且與膠片不同,安布羅相機不產生可以複製的負片,而只能產生獨一無二的直接正片。而奇怪的是,它可以「看到」人眼看不見的紫外線。成果也是獨一無二的。

安布羅相機照片中的白雲石山脈。(Lightcatcher提供)安布羅相機照片中的白雲石山脈。(Lightcatcher提供)
安布羅相機描繪的白雲石山脈。(Lightcatcher提供)安布羅相機描繪的白雲石山脈。(Lightcatcher提供)

為了使用這臺相機,芭芭拉‧霍爾茨克內西和庫爾特‧莫澤這兩位攝影師深入義大利多羅米提山脈(Dolomites,又名白雲石山)。他們把一輛麵包車改造成一個移動的暗室,駛入崎嶇的山區,捕捉無與倫比的全景。他們還拍攝了居住在那裡的神祕人群,這些人一生都在那裡度過,從未見過城市,也從未使用過智慧型手機。整個過程,他們使用的都是安布羅相機。

安布羅相機拍攝的「阿爾比納」人(Albina)。(Lightcatcher提供)安布羅相機拍攝的「阿爾比納」人(Albina)。(Lightcatcher提供)
安布羅型的「弗朗茨」肖像。(Lightcatcher提供)安布羅型的「弗朗茨」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薇蕾娜」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薇蕾娜」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不容出錯的過程

為了掌握不容出錯的安布羅相機,首先,他們必須學習如何使用它。

「佩特拉」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佩特拉」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莫澤必須掌握製片的化學過程。整個過程環環相扣,每一環都不能出錯:每個版必須塗有含有各種鹽的醚醇乳液,然後浸沒在硝酸銀粉末蒸餾水溶液中,這使得它對光敏感。時間是關鍵,因為如果版乾了,它就沒用了。然後將其裝入彈匣並立即攝影。設置(模型、構圖和光照)必須在關鍵時刻之前全都準備好。

93歲的山地老人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93歲的山地老人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93歲的山民莫奇對他們的工作印象深刻。(Lightcatcher提供)93歲的山民莫奇對他們的工作印象深刻。(Lightcatcher提供)

更令人傷腦筋的是,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準確估計曝光時間,因為光線條件不斷變化,所需的時間也不同,他們只能採集多個預採樣,有助於判斷。溼版曝光也很挑剔,溫度僅一度變化就會破壞拍攝。因此,沒有「兩張照片是相同的,絕對不可能。」莫澤說,「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你無法複製。」

莫澤給93歲的山民看他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莫澤給93歲的山民看他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哈拉爾德」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哈拉爾德」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學習很過程艱辛,成本也很高,不斷出現各種小問題,有時,他們需要幾天才能生成照片。花了將近八年時間,莫澤終於熟練的掌握了這個過程,但他承認,學習從未停止:「你總是會學到新東西,然後把它記錄下來,放在你的大腦中,以備下次使用。」

安布羅型山地景觀。(Lightcatcher提供)安布羅型山地景觀。(Lightcatcher提供)
「羅馬」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羅馬」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安娜」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安娜」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一位老人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一位老人的安布羅型肖像。(Lightcatcher提供)

捕光大師 穿透心靈

莫澤的攝影作品以現代攝影機無法做到的方式,窺視拍攝對象的靈魂。與可以瞬間拍攝的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甚至老式相機不同,他的拍攝對象必須長時間保持極其靜止。「你很難一直保持微笑20秒,因為那看起來非常愚蠢。」他說。但安布羅相機迫使你放慢腳步,活在當下。

芭芭拉‧霍爾茨克內西和庫爾特‧莫澤。(Lightcatcher提供)芭芭拉‧霍爾茨克內西和庫爾特‧莫澤。(Lightcatcher提供)
莫澤先生在搭設安布羅相機。(Lightcatcher提供)莫澤先生在搭設安布羅相機。(Lightcatcher提供)

在安布羅相機面前,「你不會試圖擺出一些奇怪的姿勢,而會自然的做出日常中會做的樣子。」他說,「所以,一些非常、非常真誠的東西就顯露出來了。」也因此,有人說他的肖像看起來都很嚴肅。

莫澤先生在調整他的安布羅型相機。(Lightcatcher)莫澤先生在調整他的安布羅型相機。(Lightcatcher)

在拍攝期間,他的拍攝對象需要在工作室度過一天。隨著輕柔演奏的爵士樂下,他們完全屬於自己,但他們不能玩手機。莫澤說,大多數城市人對生活在當下都感到不舒服,也不習慣沒有電子設備。因此,安布羅相機能在社交媒體泛濫的今天,接觸到人的內心。

這對搭檔擁有他們的工作室「捕光人」(Lightcatchers)。他們在位於兩千公尺以上的Lumen山地攝影博物館展出照片,人們可以欣賞到多羅米提山脈及其神祕居民的奇異照片。

莫在他的工作室揭開一個安布羅相機的遮蓋。(Lightcatcher提供)莫在他的工作室揭開一個安布羅相機的遮蓋。(Lightcatcher提供)

山地居民知道如何活在當下。莫澤拍攝過93歲的穆克,他一生都住在那裡。他凝視著完成的肖像,問道:「你知道嗎?你的照片不會說謊。」

正在沖洗中的安布羅肖像照片。(Lightcatcher提供)正在沖洗中的安布羅肖像照片。(Lightcatcher提供)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莫澤告訴《大紀元時報》,「他完全理解這張照片的核心思想。他是一個山地農民,你知道,不是哲學家,也不是作家。」

在這些肖像中,安布羅相機再次展現它的與眾不同。憑藉其較淺的景深和對焦之微弱控制,人物的眼睛看起來清晰明亮,而耳朵、頭髮和背景則柔和,這營造出一種標誌性的3D效果。肉眼看不見的紫外線,使表面看起來微微偏離。安布羅相機讓攝影師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謙遜的心靈,特別是在這個數位過度飽和和人工智慧的時代。

89×89公分大型安布羅相機的伊特魯里亞耳盤。(Lightcatcher提供)89×89公分大型安布羅相機的伊特魯里亞耳盤。(Lightcatcher提供)

「當你看到自己創作的肖像時,你可以看到人們的靈魂。」莫澤說,「我認為這是人工智慧無法做到的。」

原文「Photographer Finds Old Bellow Camera From 1907, Takes Jaw-Dropping Exposures on Huge Glass Plate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