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推動2025非核家園政策,其中能源配比導致目前出現各種光電亂象。前臺南市議員謝龍介在他製作的「光電口號攏係假!魚死電生殘害漁民」影片中指出,太陽能板影響魚蝦日曬、候鳥遷徙,違反自然,部分農地、魚塭魚種適合種電,但不能肆無忌憚的擴張。
謝龍介指出,很多人不理解「漁電共生」,從臺灣的養殖事業基本架構來看,地主不養魚,由漁民向地主承租土地經營養殖事業,且必須逐年投資,但在政府政策鼓勵下,有權力處分土地的地主轉而把土地租給光電業者使用,原本漁民長期投資的魚塭建設、設備都被填平,頓時血本無歸、生計無存,變成「魚死電生」。
北門農會總幹事洪明農也在影片中說,他每天只要有空就會在北門區巡視,但目前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漁電共生的場域有養魚,太陽能板底下全都是乾的,只是用「漁電共生」的名義去申請經營太陽能事業,根本沒有養魚;嚴格說起來,這項政策就是影響農業、民眾安居樂業,整片光電設施讓原本養魚、養蝦、養粉蛤的漁民無法賺錢生存。
謝龍介說,為了興建太陽能板插入魚塭的基樁,會增加捕魚成本,過去從魚塭兩頭以漁網一次捕撈就可以收穫幾千斤,但受基樁影響只能改用釣的或撈的,一次只能收穫幾斤,所有的養殖成本全面提升,原本一條40元的虱目魚可能要賣400元才不虧本;且基樁深及岩盤,打破地下水層,也改變了魚塭水質的鹽度。
謝龍介也提到,如果養白蝦是需要曬太陽的,在「漁電共生」下養的白蝦,可能連煮熟了都還是白色的,違反了自然。這塊土地是虱目魚的故鄉,不僅養活臺灣人400年,每年也養活飛了2千公里來過冬的黑面琵鷺,在黑面琵鷺數量增加的情況下,太陽能板也使棲地減少;他笑說,黑面琵鷺從上面看到太陽能板視線都模糊了,要戴眼鏡才能來休息。
有漁民表示,漁電共生場域運作中產生的震動會影響魚類成長,而光電業者抽取地下,也導致魚塭內的水快速消退,附近的魚塭減少也會有相同影響,如果大家都經營魚塭就不會這樣,有時候只要沒下雨就沒水養魚。另名漁民說,政府畫「漁電共生」的大餅讓人很高興,他也很想響應,但重點在於能否實現,他心中仍存有疑慮。
謝龍介強調,沒有漁民反對政府發展綠電,但這塊土地是讓臺灣人生存的母親,政府卻完全不顧人民的生存正義,整個能源政策走偏,這就是官商勾結。謝龍介認為,這是政府的詐術,以「漁電共生」的口號讓漁民覺得有生存空間,但事實上每一個場域都是「魚死電生」,「一根根打在岩盤上的基樁,就是打在台灣底層農漁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