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房產危機引發金融危機 吳嘉隆:中國可能面臨失落的20年

2022年1月17日,上海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開發的鳳凰城住宅項目。(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1月17日,上海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開發的鳳凰城住宅項目。(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中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近日爆發危機,進而引發中國規模最大民營資產管理公司中融信託也停止兌付產品。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中國房產危機引發的外溢效果,恐牽連更多金融體系,形成骨牌效應,非常難處理,中國可能會陷入通縮時代,走向失落的20年。

繼中國房地產商「恒大集團」之後,中國最大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也被曝出無法償還兩筆總值十億美元債券利息,8月14日起已暫停約十種債券的交易。

就在碧桂園發出致歉信的8月11日晚間,另一枚震撼彈再重創市場,3家A股上市公司陸續公告,公司投資的中融信託投資產品,有「本息不能兌現的風險」,市場擔憂恐引發「陸版雷曼兄弟事件」。

中融信託去年底的資產管理總額為7860億人民幣,被認為是中國第5大信託業者,其所屬的「中植系」企業集團,更被視為中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持有中融信託約37.5%股權的最大股東中國經緯紡織,則是央企恒天集團的子公司。

對於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擴大成金融危機,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房地產危機的外溢效果不斷湧出,結果恐引爆更多的外溢效果,首先表現為地方債務危機,因為中國地方政府的土地轉讓收入已經乾掉了,影響大約4成的財政收入,現在將進一步擴大到金融領域。

他表示,這次金融危機的總體經濟邏輯,與日本、美國之前出現過的房地產危機大體相似,當經濟增長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投資機會逐漸變得稀少,於是過剩資金湧入房地產。

他說,雖然一時之間支撐了實體經濟的增長動能,但同時也在金融領域創造許多債務,一旦實體經濟與資金的成長開始放慢、甚至衰退,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吳嘉隆表示,一旦經濟增長持續一段時間,演變成開始依靠房地產來帶動經濟,通常會陷入「過度投資、過度舉債、過度樂觀」的陷阱,最終將進入泡沫化。

「依賴房地產得到的繁榮,不算是繁榮」,吳嘉隆表示,大家都沒有意識到,依賴房地產的繁榮是無法持續的,最後會演變成債務與經濟的雙重危機,如今這樣的情況最近也在南韓上演,而中國的情況也大致相似。

吳嘉隆研判,目前中國的前十大房地產企業,很可能都會走上恆大與碧桂園的困境,然後外溢到金融體系,而這些金融機構投資於房地產產品,提供房地產企業融資,最後都會承受房地產危機的打擊,然後再把這樣的打擊擴散到他們的客戶,形成骨牌效應,也就是中國版的「雷曼時刻」。

他表示,當前的關鍵問題在於,中共要不要救?有沒有能力救?如果救了碧桂園,那麼恆大與其他房地產企業,要不要也救?

他認為,以目前中共中央政府的財政缺口,應該是沒有能力來救,因此必然會開始考慮債務重整方案,例如本來應該還10塊錢,現在可不可以只要還1塊錢或2塊錢?

吳嘉隆進一步表示,房地產危機還會引發人口危機,因為年輕人失業,再加上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會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未來10年可以看到中國人口的老化,人口紅利更是消失。

他強調,目前的失業危機不只是年輕人,現在一線城市,也出現很多新增的計程車司機,都是中年人把開計程車當作失業後的過渡辦法,但只要失業危機繼續擴大與蔓延,那麼房地產危機、消費疲軟將會延續下去,非常難處理,中國可能會陷入通縮時代,走向失落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