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政治

福島核處理水 明起入海

圖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3號機組(左)和4號機組(中)。((Charly Triballeau/AFP))
圖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3號機組(左)和4號機組(中)。((Charly Triballeau/AFP))

【記者呂適約/綜合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召集相關部會首長開會,決定最快8月24日開始將存放在福島第一核電廠腹地的「核處理水」排放入海。

朝日新聞報導,岸田在會中表示,為了因應謠傳及漁業從業人員對生計的不安,在就算未來要花數十年才能將「核處理水」排放完畢前,政府都會負起責任全力因應。

岸田談到,國際社會對此事的正確理解正在擴大,也表示將創設排放入海造成「風評被害」的對策基金等,並在「安全網」對策方面做好萬全準備。

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的作業規劃,是將儲存的含氚廢水經「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過濾處理,經由海底隧道至離岸1公里處排放入海,每年排放氚總量為22兆Bq,相當於核災前福島第一核電廠正常運轉的排放限值。

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設計,通過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的審核與使用前檢查,符合國際核能電廠正常運轉期廢水排放的安全規定。

民調:逾半認為恰當

根據NHK在8月11日起一連3天所做民調顯示,有關將「核處理水」排放入海是否適當,逾半數的53%受訪者認為適當,認為不適當的受訪者占30%,另有17%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或沒有回答。

核處理水約1年後抵臺

臺灣原能會則表示,未來將提供海洋氚濃度擴散預報,並持續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檢測,確保海域環境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

另外,原能會核研所與交通部氣象局合作,進行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顯示核處理水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臺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但遠低於臺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以及氚的輻射儀器偵測極限,對臺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

韓國政府7月7日表示,核處理水經過海水稀釋,到達韓國海域需要4、5年,從科學角度講,韓國海域幾乎不會受到氚等放射影響。

但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3屆會議上,中共代表則指責日本排放措施是向全人類轉嫁核汙染風險。

對此,獨立撰稿人諸葛明陽7月25日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對抗中共的美日韓鐵三角業已形成,將臺灣視為戰略盟友並加強保護。反對日本排放核處理水正好是鉗制、要挾、打擊日本的一個機會。但中共能否如願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