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臺灣18歲以上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而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便是高血脂以及其延伸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醫師提醒,迎戰高血脂威脅,國人應在發病前先就醫,必須規律檢測、及早就醫、穩定治療。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這是一種可預防死亡的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血脂控制;民眾可透過飲食管理、適度運動及適當醫療介入,儘管健保的精神是讓國人遇到重病時無後顧之憂,但更希望日常預防保健多一點,大家也能更健康。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黃柏勳說,許多中壯年族群存在血管疾病是長輩才會有的迷思,但事實絕非如此,檢視各年齡層的心臟疾病死亡比率,發現25至64歲的青壯年、中壯年族群,其死亡比率竟與65歲以上長輩相似,僅相差3%左右。
黃柏勳提醒,中壯年族群多上有長輩、下有小孩要照顧,心臟疾病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對其求職、生活品質、經濟負擔都會造成劇烈衝擊。因此,及早控制高血脂可說是全體國人的重要議題。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祕書長劉秉彥進一步表示,高血脂病人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為健康民眾的3倍,主因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
劉秉彥說,壞膽固醇會將膽固醇丟在血管壁上,隨著膽固醇越積越多,血管會變得越來越狹窄,隨著可通過的血液變少,體力變差、頭暈、嗜睡等症狀便接踵而來,血管堵塞的機率也隨之增加,且「堵哪裡,壞哪裡」,若堵塞在心臟血管,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腦內則會造成腦中風。
黃柏勳表示,迎戰高血脂威脅,國人應掌握「1不3要」原則:不等心血管事件發生才治療、醫病於發病前,要規律檢測、及早就醫、穩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