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批評炸彈來襲? 達人四招粉碎

如何降低批評者的火力,降低批評帶來的傷害,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四種方法。(123RF)
如何降低批評者的火力,降低批評帶來的傷害,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四種方法。(123RF)

文/林萃芬
*編按:有時批評可以如同一面明鏡,讓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有時卻像一把鋒利的劍,刺透我們的心。看看專家如何過招,出手擊碎。 

你是否曾遭遇一個人,對他人的一切事物持續評論和抱怨?他像是一位全能的評審,不管是你的能力、外表,或者是行為,都在他的眼中顯得不夠好。那些挑剔的話語,是否讓你感到困擾與挫敗?

這樣的人,或許你身邊就有。而這種批評行為可能來自四種心態,理解這些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批評,甚至可以讓我們洞悉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而這四種批評心態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

1. 投射自己的不好

有些人會將自己不滿的特質投射到他人身上,以此達成自我保護。例如:一位母親以尖刻的語氣評論女兒小眼睛的外貌,卻忽略了這是遺傳自父母的特點。再例如:喜歡遲到的人若發現有人比他更晚,往往會嘲諷對方沒有時間觀念;或者熱衷於爭權奪利的人,他們經常會蔑視別人欠缺領導能力。其實,這些都出於批評者對自身缺點的不滿。

我認識的一位女性朋友,從小對於去阿姨家感到非常反感,主要原因是那位阿姨總是用冷嘲熱諷的眼神和言語批評她的身材和青春痘。長大後,她才明白這位阿姨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她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

雖然這個認知來得太晚,使她的青春多了些陰影,但也讓她能夠從中走出來,學會接受和欣賞自己的身材、外貌。這都是投射心理的例證,透露出我們對自身不足的認識和批評他人的複雜情緒。

2. 眼中只看得到別人的缺點

有些人似乎專注於他人的缺點,而忽視了優點。這樣的情形在我的朋友圈中不難發現。一位多才多藝的朋友提到,他兒時在學業上的成功總會被母親的嘲諷抵消,他的母親總是能找出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足。這樣的批評讓他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贏得母親的讚賞,讓他的童年充滿沮喪和挫折。

我也遇過專注於找錯的朋友。他們在餐廳用餐時,無論是烹飪手法還是調味比例,總能挑出毛病來。與這樣的人共進美食,食物混雜著他們的貶低,真讓人食不知味。與只看到他人缺點的人相處,不易締造美好的回憶。

我有一位認識多年的男性朋友,他對我的生日禮物表達出的不是感謝,而是批評。這讓我明白,這些年來我感受到的不適,實際上源自他對缺點的過度關注,卻忽視了他人的優點與努力。

3. 擔心對方太過自滿

有些人擔心過度的讚美會導致對方自滿,因此他們在稱讚之後總是要加上幾句批評,以抑制對方的自我滿足。我們常常見到父母或者老師使用這種方式來激勵孩子,「你這次的表現確實不錯,但不能驕傲,要知道還有許多需要學習和提升的地方。」這種混合批評的讚美讓人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對方是在讚美自己,還是在嘲諷自己。

長此以往,我們可能會誤以為自己沒有什麼地方值得被讚美,每次收到讚美時,總覺得需要用十倍的自我批評來達到某種平衡。我也聽到許多人分享他們的父母總是告誡他們,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讚美,因為那可能只是別人的安慰。

愛好批評的人往往成長在充滿批評的環境中,他們的家人會用批評來教育他們,不斷提醒他們哪裡做得不夠好,哪裡還有改進的空間。這樣的成長環境使他們習慣於使用負面的語言,並難以表達正面的回饋。

4. 認為自己是「實話實說」

某些人堅持「實話實說」的原則,他們通常認為自己並非故意批評他人,只是表達他們的真實觀感。他們常常會說,「我這麼說是為了你好」,或者將其歸咎於個性直率,甚至認為如果他們不說出真話,就沒有人會說實話了。那麼,「實話實說」和「批評」有何不同?

我的分辨方式是看這些話是否屬於「中立的事實陳述」,還是「帶有負面評價」的話語。如果是後者,我不會全盤接受,而會反思一下:哪些話是真正有幫助的建議?哪些話是負面批評?真正有幫助的建議可以激勵我們進步,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盲點,並提供我們改進的方向。而負面的批評卻往往會傷害我們的自尊,打擊我們的自信,甚至阻礙我們前進。

我們也可以從人們對我們的反饋中分辨出「實話」和「批評」。如果很多人都給予相似的建議,那麼這些可能就是實質的實話。相反的,如果只有一個人給出負面的評價,我們可以毫不猶豫的將其丟棄,不需要將這種批評放在心上。

有人會將自己不滿的特質投射到他人身上,如母親批評女兒長相。(123RF)有人會將自己不滿的特質投射到他人身上,如母親批評女兒長相。(123RF)

如何降低批評者的火力? 

為了降低批評帶來的傷害,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四種方法:

1. 我們可以「解構」批評,透析對方批評的動機和意圖。有時,我們可能會發現對方批評他人其實是在自我批評。

2. 我們可以像鸚鵡一樣重複對方的話,不急著反駁。例如:如果對方說你小氣,你可以重複說,「我真的很小氣。」這可能會讓對方無話可說。

3. 減少批評帶來傷害,方法是詢問對方,「你要教我的事情是什麼?」把批評丟還給對方,假使對方不給你一個客觀中性的答案,就不用接受對方的批評指教。

4. 將「批評」當成「報告」來聽,對方只是提供一些「個人意見」給自己參考罷了,至於要不要遵從,選擇權仍在自己手上。這樣可以把「批評」跟「自己」分開,避免跟自己做連結,就不會牽動情緒反應。

在網路世界裡,我們都會受到各方面的批評,如何消化和處理這些批評,是我們生活中最具挑戰性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自己常常使用批評的語言,那我們需要做的功課就更多了。

我們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為什麼總是看到他人的缺點和錯誤,並努力改變這種觀念。當我們能夠看到他人的優點時,我們的心情會變得更加開朗,也會收到更多的正向反饋。

書封。(時報出版提供)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摘錄自《從說話洞察人心》,(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