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看護移工申請門檻研擬放寬,衛福部12日下午召開諮詢會議後得出初步結論,預計針對三大面向進行放寬,包括使用長照6個月以上者、輕度失智症者、特定身心障礙等,預計有60萬人受惠。不過民團也擔憂,放寬外籍看護申請資格後,反而會壓縮到需要高密度照顧的身心障礙者。
2024總統大選在即,多名總統參選人提出檢討巴氏量表、放寬家事移工申請認定方式等政見,勞動部、衛福部12日召開會議,擬檢討現有免評類別、放寬長照使用者轉申請看護移工等。
衛福部公布初步三點結論
衛福部12日下午召開諮詢會議,就已接受長照服務需求評估、經臨床失智評估量表診斷,及特定身心障礙重度等級以上免評項目進行討論。
當天稍晚衛福部公布初步三點結論,將針對三大面向進行放寬。一、自核定長照服務日起,使用照顧服務持續6個月以上;二、經一名神經科或精神科專科醫師臨床診斷,失智評估量表達輕度以上(CDR=1以上)。
三、原特定身心障礙重度等級以上的免評項目,將失智症放寬至輕度;肢體障礙及罕見疾病不限病症,並增加兩項類別:呼吸器官失去功能的障礙程度達重度以上、吞嚥機能失去功能的障礙程度達中度以上。
衛福部表示,與會代表提出擴大重新聘僱免評對象範圍,將另由勞動部蒐集意見後通盤檢討。後續將盡速整理會議意見,就執行的可行性及相關細節,與勞動部討論後,再進一步對外說明,希望完成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多元認定方式,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順利申請聘僱。
民團:根本問題是人力短缺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祕書長洪心平表示,疫情前勞力就開始出現短缺,過去臺灣要申請外籍看護要等一個月,現在要等兩至三個月,外籍看護人力短缺。若申請資格放寬,看似讓大家更方便,以為都可以申請得到,「但最終卻壓縮到需要高密度照顧的身心障礙者」。
洪心平說明,在外籍看護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放寬巴氏量表免評對象,外籍看護會選擇環境較好、上下班較穩定的工作;而那些最需要照顧、狀況最糟的家庭,外籍看護其實最不想去,結果變成最需要的人無法得到照顧。
除了人力短缺,洪心平也提到照護需求的多樣性,有些病患需要複雜和高度專業的照護,但外籍看護沒受過足夠訓練,卻要面對照顧難度最高的對象,這其實不合理。
洪心平認為,開放外籍看護的本意,是不得已作為照顧人力的補充,而不是聽到民眾有照顧需求,就直接開放申請外籍看護,放寬免評對象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甚至「痛苦會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