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賴恩在史特拉斯堡舉行的歐洲議會年度國情咨文演說中證實上述調查。
「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不接受逐底競爭」,范德賴恩說,「以電動車業為例,它是綠色經濟的關鍵產業,在歐洲有巨大潛力,但目前全球市場充斥著更為廉價的中國電動車,而且巨額國家補貼人為壓低了價格。」
歐洲對中國進口汽車徵收10%的關稅,相比之下,美國對中國汽車的關稅為27.5%,中國製造商因此利用這個優勢在歐洲市場快速擴張。
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CPCA)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向歐洲9個國家出口近35萬輛電動車,超過2022年全年出口量。近五年來,歐盟進口的中國汽車增加了4倍。
范德賴恩在歐洲議會上表示,「歐洲將盡一切努力保持競爭優勢」,一系列政策都以此為目標,包括支持烏克蘭、促進綠色能源和保護企業免受不公平競爭。
法國:補貼違背國貿規則
歐盟執委會的政策得到法國的支持。法國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表示,「歡迎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對中國企業接受補貼發起調查。如果這些補貼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歐洲需要能夠做出回應,以保持競爭力和捍衛其經濟利益。」
歐盟的新政策令中歐關係將再次遭遇坎坷。美國和歐洲5月下旬同意減少對北京的依賴,這不意謂著完全脫鉤,但強調「去風險化」。
法國的歐洲事務部長布恩(Laurence Boone)表示,「我們不會讓我們的市場被過度補貼的電動車淹沒,因為這會像太陽能板那樣威脅我們的公司。」
若中共報復 德車廠恐傷最大
歐盟擬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的政策,引發業內專家憂心。業界認為,根本之道不是引來中方報復,而是強化歐洲車商的競爭力。
中央社引述歐洲版《政客》網站(Politico.eu)報導,積極想打壓中國電動車者應屬法國;歐洲汽車業則對調查憂心忡忡,尤其是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德國汽車商。歐盟中國商會(CCCEU)在社群媒體X發文,對反補貼調查表達「強烈憂心與反對」。
按歐盟執委會發言人的說法,反補貼調查是歐盟執委會主動發起,而非回應業界申訴。歐洲版《政客》提到,這項調查確有爭議空間,因為德國汽車大廠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占比頗高,在中國的產能也很龐大;直到近期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中國銷量仍穩居第一,BMW與賓士則穩坐中國的高檔汽車市場,這也代表中方若報復,德國車廠受的傷會比其他歐洲車廠更重。
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統計,法國車在中國的市占率到今年8月底已掉到只剩0.4%,德國車則還有高達17%。
德國車在中國採低價策略
歐洲版《政客》還提到,目前中國車廠有沒有靠廉價電動車向歐洲傾銷都還是問題。獨立的汽車業分析師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說:「考量到關稅和運輸成本,他們實際上在歐洲這裡賣得比在中國貴。」
施密特說,儘管電動車研發獲中共政權可觀的扶持,但中國車廠更著眼於電動車市場的高檔位階,而非削價競爭,「反而福斯在中國市場採取有效的低價傾銷,他們的電動車款ID.3售價遠低於其他歐洲車款,這點可別忘了」。
曾任《金融時報》記者的汽車產業專欄作家布萊恩(Chris Bryant)形容,這項反補貼調查猶如玩火,眾所周知,范德賴恩是在法國人大力遊說後啟動調查。
布萊恩認為,美國也正大手筆補貼製造業,因此歐洲在電動車這塊不應浪費時間啟動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而是應專注於提高自身競爭力和技術能力,讓中國的競爭成為歐洲提升電動車水準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