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前8個月中國地方舉債借錢6.3萬億 廣東居首

中共地方債形成的金融風險巨大,政府只能借新還舊,拖延危機爆發。圖為2023年6月30日,上海陸家嘴區金融中心景觀(Pedro Pardo/AFP)
中共地方債形成的金融風險巨大,政府只能借新還舊,拖延危機爆發。圖為2023年6月30日,上海陸家嘴區金融中心景觀(Pedro Pardo/AFP)

【記者方曉/報導】【大紀元2023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綜合報導)為應對經濟下行,中共要求地方加快發債,8月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迎來年內高峰。

今年1至8月,中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總額達人民幣6.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發行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廣東為發債規模最大省區。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當下,地方償債主要依賴借新還舊。

9月26日,中共財政部發布今年8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餘額情況。今年前8個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總額約6.3萬億元,同比增長約4%,創歷史同期新高。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根據財政部的數據,31個省份中,前8個月財政收入規模居首的廣東發債規模居首,為6550億元,明顯高於位居二三的山東和四川——分別發債4803億、4011億元。

河北、江蘇、浙江前8個月發債規模均超3000億元;河南、安徽、湖南、雲南、廣西、福建發債規模超2000億元;湖北、遼寧、陝西、江西、重慶、貴州、內蒙古、黑龍江、北京、新疆、上海、天津、甘肅等地發債規模超千億。

地方政府債券按用途分為新增債券和再融資債券,前者用於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後者主要用於償還到期政府債券本金,屬於借新還舊。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6.3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中,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約2.6萬億元,同比增長44%。

地方政府依賴借新還舊

「第一財經」9月26日報導,今年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因為今年到期債務規模高達3.65萬億元。在經濟下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地方賣地收入大幅下滑,稅收實際增長乏力,地方償債更加依賴借新還舊。

近些年為了穩經濟,地方舉債規模大增,與此同時償還利息規模也明顯增長,去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

報導說,多位財稅專家表示,發行再融資債券可以緩解當期地方償債壓力,但地方需要合理規劃,規模不宜太大,否則後期償還利息壓力會陡增。

當前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大,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目及償還舊債的所需資金依賴舉債。而在國內需求不足疊加外部形勢複雜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恢復承壓,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有所回落。

面對當前經濟新的困難挑戰,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前7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約7.6萬億元,同比增長11.8%。

今年前7個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2.6萬億元,同比下降15.5%。這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賣地收入大幅下滑所致。

近些年受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疊加債務集中到期的影響,地方愈加依賴通過發行再融資債券來借新還舊,緩解當期償債壓力。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約2萬億元,其中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約1.8萬億元,占償還本金比重約九成;剩餘本金則靠安排財政資金等償還。

疫情加大債務缺口 多地財政崩潰

中國極度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嚇人。貴州GDP只有2萬億,其中很大部分還是借債支撐的各種不賺錢的基礎建設或地產開發,但地方債負債規模就已經高達1.2萬億,與人口和經濟規模都是其三倍多的河南相當,債務總額達到GDP的60%。

貴州並非孤例,中國西部和東北省份的負債率都在40%以上。對於大量財政不能自給自足的內陸省份,借債才是當地社會經濟能夠運轉的源動力。

進入2022年,地方債務開始陸續爆雷,156億規模的遵義城投債公開宣布展期二十年,且前十年只付息不還本。於是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城投債融資規模暴跌85%。

中國大部分省份目前都是債務累累,財政收入處於負增長狀態。

大陸媒體曾統計,截至2022年末,中國各省債務率皆是上升狀態,其中又以黑龍江、新疆、天津、貴州債務率上升最為明顯,均超過400%,負債率越滾越大,導致地方政府無力償還。

疫情三年經濟下滑,財政支出加大,縮編背後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沒錢了。江西政府停發公務員養老金、縮減編制的舉措,凸顯了地方政府所面臨的財政危機的嚴重性,而財政危機的爆發預示著中國整體經濟面臨的挑戰。

在9月21日舉行的長安講壇「轉型中的財政政策」上,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委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稱,當前疫情後遺症仍然存在,從地方政府的角度,財政收入減少、支出增加帶來收支缺口。在地方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政府拖欠企業帳款增加,影響企業投資能力。從企業和居民的角度,疫情後遺症表現為部分企業和居民資產負債表收縮,投資和消費的意願減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副教授徐建國2022年已經指出,新冠疫情在當年已經令經濟損失高達18萬億。

中共的疫情「清零」政策的代價到底有多大?著名財經寫手「老蠻」分析,防疫三年中共政府全口徑財政赤字增加62%,國債餘額增長59%,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增長64%,財政負擔增加了六成。從直接的帳面數字看,它首先帶來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崩潰。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