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化解職場情報攻擊 達人說這樣免是非

如果不想成為「情報交換中心」,達人建議,可將打探消息轉為關心別人、自我揭露或用反探聽技巧脫離是非圈。(123RF)
如果不想成為「情報交換中心」,達人建議,可將打探消息轉為關心別人、自我揭露或用反探聽技巧脫離是非圈。(123RF)

文/林萃芬
編按:當你聽到「剛才老闆說了什麼?」或「有聽到什麼新消息嗎?」等詢問,或許有人正在「打探消息」。如果不想成為「情報交換中心」,達人建議,可將打探消息轉為關心別人、自我揭露或用反探聽技巧脫離是非圈。

多年前職場上曾經遇過一位「情報獵人」,這位同事對公司內部的事務極度好奇。無論是會議後的討論、午餐時間的閒聊,甚至是下班後等待公車的空檔,他都在密切關注和詢問同事們的動態。

他不僅好奇的打探,同時也樂於分享他得知的信息,包括公事上的競爭、私下的戀愛緋聞,希望能以「小消息」換取「大消息」。甚至有一段時間,他熱衷於打探員工的薪資狀況,激起了公司內部強烈情緒反應。

愛八卦動機 不安全、怕被黑

人們打聽消息,背後的動機大致可以歸結為三種。首先,由於強烈的環境不安全感,他們試圖掌控所有訊息,以了解他人的動向。其次,他們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致力於揭示背後的評價以尋找改進的機會。最後,他們希望增強自身重要性,藉由成為「情報中心」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面對這類人,最佳策略是提供正面消息,過濾負面信息,並對不利於自身的消息進行多次確認,以防止自己被操弄。

打探消息 轉為關心別人

「打探消息」與「關心別人」,最大的差別在於「會不會跟別人分享自己的事情」,以及「有沒有給別人認識自己的機會」。

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別人產生好奇心,想要知道對方在做些什麼?渴望了解對方的興趣是什麼?期待明白對方的家庭背景為何?不過,「探問」的目的是為了跟對方建立關係,產生心理的親密感,而非純粹「收集情報」。

自我揭露 當個分享者

假如不想成為一個「負向打探消息」的人,不妨多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心情、想法與現狀。心理學稱這種說話技巧為「自我揭露」,當別人訴說其際遇時,可以適時提及,「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或是聽完別人的心情故事時,接著分享自己的,「我也有過那樣的感覺⋯⋯」。

「自我揭露」除了可以拉近彼此的關係,還可以提供對方不同的意見與做法,是很有建設性的。樂於分享,才能建立長期的人際關係,而打探消息,只會讓別人築起戒心。到底哪種說話方式可以帶來幸福安全的人生,很容易區分清楚。

諜對諜 反探聽技巧

有些時候就算你不想成為別人的「消息來源」,但因身處「情報交換中心」,便很難脫離是非圈。一個在美容院當經理的朋友就深受其苦,常常會有顧客或記者用好奇的語氣問他,「聽說某某名人在你們這裡設計髮型,你覺得他本人大不大牌、難不難搞?」

從事服務業,最忌諱洩露顧客的隱私,基於專業倫理的考量,自然不能把客戶隱私當成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也因此,朋友練就一身「反探聽」的本領,先四兩撥千金的回答,「真的嗎?我倒沒有這種感覺。」接著立刻轉移話題,不能有半秒遲疑,否則就會提高對方探聽消息的慾望。

書封。(時報文化提供)書封。(時報文化提供)

——摘錄自《從說話洞察人心》,(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