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煤業在2000年全面封礦,礦業從此走入歷史。「末代礦工攝影展」即日起登場,透過一幅幅礦工影像,帶領民眾一起回顧那段堅韌且辛酸的採煤勞動史,以及末代礦工如何爭取權益、打造保存礦工文史的歷程。 「末代礦工攝影展」由臺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鄭怡雯擔任策展人,並與猴硐礦工文史館合作,串聯礦工文史館整理累積的文物、攝影作品及北科大《猴硐礦業與勞動影像行動計畫》成果,透過近30位參展者的見證與視角,用影像穿越時空,呈現末代礦工的艱辛歲月。 鄭怡雯指出,展覽分成五大主題,包括「末代的浮現」、「末代的吶喊」、「末代的見證」、「末代的再造與共創」及「末代的期盼」,以末代貫穿,集眾人之力,以影像訴說礦工一次次「出坑」與「重生」的故事。
她表示,期待藉此拉起臺灣東北角礦區與南臺灣工業城市的煤記憶,讓猴硐礦工文史館與高雄勞工博物館館館相連,並盼望能透過展覽蓄積的能量,一起迎向坑口的那道希望之光,讓這次的「出坑」,走出臺灣勞動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新道路。
高市勞工局長周登春說,隨著時代變遷,臺灣產業不斷更迭,許多產業中的勞動者已經消失在當代人的視野中,透過勞工博物館持續呈現過去勞動者的艱辛故事,讓大眾記得這些輝煌卻也充滿汗水與淚水的過去。
新北市瑞芳鎮猴硐有著名的貓村,但它曾是臺灣煤礦產量最多的地區,全盛時期有上千名礦工在此打拚,也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為了保留臺灣採煤的歷史記憶,退休礦工2019年在原瑞三本礦事務所自費籌辦「猴硐礦工文史館」,以礦工形象的剪影作為識別標誌,引領民眾回到猴硐的黑金時代。「末代礦工攝影展」即日起在高雄市勞工博物館1樓展出,展期至2024年4月6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