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張廖宗祠「崇遠堂」 重陽祭祖凝聚宗親團結

西螺鎮代表廖庭輝表示,非常高興應邀參加九九重陽節。(廖庭輝提供)
西螺鎮代表廖庭輝表示,非常高興應邀參加九九重陽節。(廖庭輝提供)

【記者廖儷芬/ 雲林報導】台灣著名宗祠之一,張廖宗祠「崇遠堂」,座落於雲林縣西螺鎮福田里新厝仔。這座宗祠由詔安客家族張廖家族所建,他們渡臺開墾了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成為了重要的精神與信仰中心。

秋季祭祖儀式,懷念祖先的德澤。秋季祭祖儀式,懷念祖先的德澤。(廖庭輝提供)
在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一些族人決定冒著清朝海禁令,來到台灣,並開始在二崙的荒地上墾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族人決定冒著清朝海禁令,來到台灣,並開始在二崙的荒地上墾地。(廖庭輝提供)
西螺鎮代表廖庭輝表示,非常高興應邀參加九九重陽節。西螺鎮代表廖庭輝表示,非常高興應邀參加九九重陽節。(廖庭輝提供)

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和九九重陽節,崇遠堂都舉辦春秋兩祭,嚴格按照古禮進行祭祖儀式。這些儀式旨在懷念祖先,凝聚宗親的團結。

西螺鎮代表廖庭輝表示,非常高興應邀參加九九重陽節。他說:「這是一個遵循古禮的秋季祭祖儀式,有助於凝聚宗親的團結,並懷念祖先的德澤。」

崇遠堂位於台灣西螺鎮福田里,是詔安客家族張廖家族渡臺開墾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之初所建的宗祠。這個宗祠成為了台灣詔安客家族的重要精神與信仰中心。

張廖家族的祖籍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鄉。因為官陂地處山區土地貧瘠,發展困難。因此,在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一些族人決定冒著清朝海禁令,偷渡來到台灣,並開始在二崙的荒地上墾地。到了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滿清國勢穩定,國泰民安,清朝逐漸放寬海禁令,允許人們自海上移民。此後,張廖家族逐漸開始較小規模的台灣開墾活動。

大正十五年(1926年),由廖大漢組織的祠堂重建委員會成立,包括廖重光、廖富淵、廖學昆、廖旺生、張崇岳等五人。當年秋天,他們重新啟動了宗祠的建設工程,並於昭和三年(1928年)完工。整個工程的總費用為日幣十萬,經濟龐大(約相當於購買三十公頃的良田價值)。這項費用是由族人共同捐助,並且他們將宗祠的堂號從「繼述堂」改為「崇遠堂」,以凝聚宗親的團結,並懷念祖先的德澤。

是詔安客家族張廖家族渡臺開墾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之初所建的宗祠。是詔安客家族張廖家族渡臺開墾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之初所建的宗祠。(廖庭輝提供)
張廖宗祠「崇遠堂」,重陽祭祖凝聚宗親團結的信仰中心。張廖宗祠「崇遠堂」,重陽祭祖凝聚宗親團結的信仰中心。(廖庭輝提供)
張廖宗祠「崇遠堂」,座落於西螺鎮福田里新厝仔。張廖宗祠「崇遠堂」,座落於西螺鎮福田里新厝仔。(廖庭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