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 GAI)的應用場域涵蓋甚廣,從基礎文字、影像生成,甚至到寫程式也能透過AI協助。工研院30日表示,臺灣發展定位應著重「產業GAI化、GAI產業化」,也就是選擇對的應用加速發展,增加AI服務新創機會,尤其臺灣具備AI伺服器優勢,應掌握先機。
工研院30日舉辦生成式AI產業高峰論壇,邀請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數位部數位產業屬、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臺灣大學等產官學研專家學者與會。
工研院總營運長兼AI策略長余孝先認為,根據全球科技產業研調機構Omdia研究顯示,GAI應用市場規模從2023年的62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58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56%,預期將帶動產業發展更多元的生成式AI跨域創新應用。
余孝先說,生成式AI從產業影響與機會、產業技術、社會影響與法制、人才培育等四大面向,提供產業「趨吉避凶」的策略,可望促進臺灣產業接軌國際。
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黃維中指出,2025年將有30%企業導入生成式AI,未來臺灣勢必要與全球競爭,目前生成式AI在內容創作、商務服務、研發製造及營運與供應鏈等面向,都有很多值得投入的應用。
黃維中說,臺灣身為伺服器大國,涵蓋全球近9成伺服器,美系全部由臺灣代工、陸系則有7成由臺灣代工,具備很大優勢;臺灣下一步要思考「產業GAI化」,也就是選擇對的應用,加速利用GAI提升競爭力,以及「GAI產業化」創造資服軟體商機與新創機會。他說,由於少數國際大廠寡占AI訓練晶片,建議臺灣可發展專用AI推論晶片。
值得注意的是,工研院也引述資料指出,全球生成式AI的經濟價值,就產業應用別新增營收預估的前五名,包括高科技、零售、銀行、旅行運輸運籌及先進製造,商機均有望超過3,000億美元。
不過,工研院資通所暨服科中心技術長郭景明提醒,發展生成式AI必須審慎,例如銀行資料具高度敏感性、訓練AI要去識別化,尤其產生的金融數字不能有任何偏差,還有額外建置資料庫問題,都涉及資安,這部份產業也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