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興起ETF投資熱,相關商品琳瑯滿目,9月底,國內ETF總規模就達到3.2兆元新台幣,金管會在7日特別在例行記者會上提醒,以訴求高配息頻率的ETF為例,投資人可能須承擔較高交易及配息成本,且要注意市價與淨值2種價格的折溢價,而溢價幅度達3%,可能就要特別注意。
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止,市場上已有237檔ETF掛牌交易,年增21檔或9.7%,規模逾新台幣3.2兆元,年增1.1兆元或52.4%。若與2022年底相比,今年前9月ETF規模已成長0.86兆元或36.8%。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民眾投資ETF要注意3件事,第一,ETF商品種類多元,屬性與風險均不同,民眾應依自身投資需求、目的與風險承受度等,選擇適合的ETF。
舉例而言,他說,訴求以股息率作為選股指標的高股息ETF,可能較適合需要定期取得現金流的投資人;訴求高配息頻率的ETF,可能須承擔較高交易及配息成本,投資人投資時應一併考量。
至於訴求ESG、成長潛力的原型證券投資信託ETF,適合投資人長期定期定額買進;期貨信託ETF、槓桿或反向型ETF屬於策略交易型產品,具有槓桿操作及反向操作風險,投資盈虧深受市場波動與複利效果影響,投資人須留意風險。
其次,ETF與一般基金交易方式不同,可以直接透過證券經紀商下單,在次級市場上買賣,因此會有市價與淨值2種價格,ETF在次級市場交易價格由次級市場供需決定,與淨值間的差距會產生折價或溢價,投資人應注意ETF折溢價情形。
高晶萍舉例,若ETF溢價幅度太高,根據市場調節機制,市價最終會往淨值靠攏,換言之,買到高溢價ETF的投資人,容易因溢價收斂而出現虧損。
第三,投資人應深入瞭解ETF產品面及市場面資訊。
產品面部分,高晶萍說,投資人在挑選ETF時,除了挑選符合自身投資需求及相關風險承受的ETF外,應了解ETF追蹤的標的指數、成分證券或商品、並追蹤差距(TD)或追蹤誤差(TE)等,在投信公司網站或公開資訊觀測站均可找到相關資訊。
另外,高晶萍還提醒,投資人應注意買賣報價、交易量及ETF折溢價差等資訊,若高溢價幅度達3%,ETF易虧損,這在基本市況報導網站均可找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