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方日前被爆,中共若要對台灣動武,物資需求規模遠超二戰時盟軍的「諾曼地登陸」,會陷入後勤補給困境。分析認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還在尋找答案,目前沒有信心在對台戰爭中取得勝利。
專家:中共後勤補給是軟肋
70多年前的1949年10月25日,9000中共軍人在漲潮時試圖在金門登陸,隨之打響了一場殘酷的戰鬥。但到了第三天,中共軍隊(PLA)彈盡糧絕,幾乎全軍覆沒。
《經濟學人》日前發文分析,雖然現在中共軍力遠遠超過台灣,但兩棲攻台的後勤工作仍然令人望而生畏,足以讓習近平武統台灣的計劃停頓下來。
文章說,多年來,各方的軍事規劃人員一直在關注,中共是否有足夠的軍艦船和飛機及時運送攻台部隊穿越台灣海峽,以便在美國干預之前取得勝利。有些人認為,如果中共也使用渡輪、貨輪和其他民用船,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然而,在過去18個月裡,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暴露了其軍事後勤方面意想不到的缺陷。
文章分析,中共軍方後勤人員正在研究,如果維持一場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的戰爭,共軍能否提供燃料、食品、彈藥、醫療服務和其他關鍵支持。
「這是它們(中共軍隊)的軟肋。」曾在2019年之前擔任參謀總長的李喜明上將說,「如果台灣不投降,一旦你登陸了,你還得打一段時間。你的後勤支援需要從海峽對岸運來,但我們的不需要。我們在自己的院子裡作戰。」
中共估計:侵台涉及物資驚人
《經濟學人》引述一項中共軍方的研究估計,兩棲攻台需要3千輛軍用火車、100萬輛汽車、2,100架飛機和8千多艘船隻來運輸部隊、裝備和補給。另一項研究表明,登陸需要3千多萬噸物資。
這比美國及其盟國在1944年6月諾曼地登陸時使用的船隻、車輛和物資要多得多。
中共軍報今年2月報導稱,共軍目前的「後勤運輸能力」還不足以滿足「現代戰爭條件」的要求。
利用疫情 中共測試軍方後勤
習近平一直在竭力提升軍方的後勤能力,上台後進行軍改,創建了一支聯合後勤保障部隊(JLSF),由中央軍委直接控制。
文章說,後勤保障新系統的第一次重大測試,是在2019年12月首先爆發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的武漢進行的,這裡也是JLSF基地。
2020年1月,這座擁有1,100萬人口的城市突然封城,陷入混亂。接下來的兩個月裡,JLSF測試了救援工作,派出了醫生、護士、車輛,派發了藥品、食品、衣服和防護物資。
但是文章說,要在戰爭期間完成類似的任務要困難得多,因為指揮中心和補給線會受到攻擊,前線部隊會爭奪後勤支援,而民用企業則要在砲火中艱難的維持營運。
美國和台灣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共軍後勤的一些弱點。五角大樓分析師阿羅斯特吉(Joshua Arostegui)和塞申斯(J.R. Sessions)認為,其弱點包括短缺重型裝備運輸車、過度依賴公路和鐵路(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以及分配到作戰部隊的後勤人員數量較少。
美國國防情報局的中國問題專家亨利(Lonnie Henley)說,中共空軍可能難以維持兩週以上的作戰行動,他們是否有足夠的維修能力、備用發動機或訓練有素的飛行員也值得懷疑。而美國的大型空戰需要在數週內每天出動軍機1千至1,500架次。
習沒有信心在對台戰爭中勝利
習近平和高級指揮官最近也自曝軍隊的問題。在2021年的一次軍事後勤會議上,中共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談到了解決「缺點和弱點」的必要性。2022年10月,中共國防部譴責後勤人員「和平癱瘓」,他們將「日常生活」置於戰備之上。
此外,中共軍事力量已延伸到海外。2017年以來,中共軍方已在吉布提建立了一個基地,並一直試圖在非洲、中東和太平洋地區建立基地。中國企業在國外經營多個港口,這些港口可以成為中共海軍的中繼站。
不過文章認為,距離建立維持重大海外行動所需的那種實質性外國基地網絡,中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說,習近平的野心昭然若揭。就目前而言,中國仍是地區軍事強國,但軍隊仍不具備必要的裝備、經驗、指揮結構或後勤保障,因此他沒有信心在對台戰爭中取得勝利。
早在2013年,習就問過一個問題,當需要時,「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但十年過去了,文章說,他還在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