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10日開始試行,臺灣鋼鐵、扣件、鋁製品等產業首當其衝,經濟部評估包括製造商、貿易商在內,約3,500家業者將受影響,也公布國內首份「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提供業者計算方式的參考依據。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從10月底陸續舉辦多場說明會,協助國內金屬相關業者了解歐盟CBAM法案填報重點與最新進度,並公布國內首份「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引」,利用實務說明企業碳盤查做法,包含CBAM機制的詳細說明,持續聚焦國際碳管制趨勢。
由於CBAM過渡期上路,廠商須在明年1月底前,提交今年第4季出口產品的碳含量報告,若申報不實或不完整恐面臨罰則。產發署官員指出,部分大廠較能掌握國際脈動,但業者對CBAM新規沒有申報經驗,特別舉辦工作坊協助業者試填產品碳含量。
產發署官員表示,以手工具鋼鉗產品為例,碳排放關聯製程有原料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以及組裝包材等製程排放源盤點,廠商可透過計算機制、產品界定及數據來源等盤點碳含量;至於小廠方面,經濟部也加強宣導CBAM法規,避免發生申報不實等問題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業界認為申報資料設籍生產製程細節,擔心有商業機密洩漏問題,因為製程碳排數據可能反推廠商用電,藉此推算製造成本。對此,產發署官員說,期盼歐盟進口商僅須向臺灣業者要求提供總表,不檢附各項碳排細節,這部份將持續與歐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