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霍利斯(Joe Hollis)住在北卡羅萊納州西部的黑山腳下。他在70年代以800美元(約新臺幣2萬5千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塊2.8英畝(約3,427坪)的土地。霍利斯的大部分食物都是自己種植的,他在瓦斯爐上烹飪,並從他土地上方的國家森林中獲取水源。他使用兩組太陽能電池板讓房子發電。他稱他的家園為「山地花園」。
2023年8月,彼得‧桑特納內洛(Peter Santenello)採訪了霍利斯。這位八旬老人在影片中分享了他獨特的生活和觀點。
盡可能「少賺錢」
「這裡是這條路上最後一個進入國家森林的地方。」霍利斯說,如果現代電網出現故障,他也能夠無限期的生活下去。「如果這裡有六到八個人,那生活可能會變得更具挑戰性。」
霍利斯出售種子、植物和草藥酊劑來賺取收入,此外,他也為遊客提供植物教育徒步旅行、在阿什維爾(Asheville)的達拉斯傳統學校(Dallas Traditions School)教授草藥製劑。
他說,「我的目標是盡可能『少賺錢』,同時又不覺得自己在受苦……如果我做的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就永遠做不到這些。」
霍利斯年輕時便離開家,與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一起前往婆羅洲(Borneo),在那裡他與部落土著一起生活了三年。返回美國後,他感受到了「重大的文化衝擊」。
「我看到我們擁有的東西過剩,都市蓋起一個又一個購物中心。」他說,「我花了幾年時間,考慮是否要上研究所學習人類學,然後與他們一起到海外工作。最終,我發現我真的不想學習,因為土著們的生活方式,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底特律,他覺得人們除了工作、賺錢和用錢滿足需求之外,什麼也做不了。然而,看到土著自己蓋房子,自己種糧食,過著自力更生的生活,所有遠距離交流都是透過獨木舟進行,霍利斯受到啟發,也想做同樣的事情。
霍利斯渴望過婆羅洲部落居民那種「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他與底特律的鄰居聯手,希望在當地山谷的一塊土地上為工匠建立一個公社。他從一季採摘蘋果的報酬中捐出了500美元(約新臺幣1萬5千多元),購買了工具和近23公斤的糙米,與這群人展開了他們自給自足的新生活。
山地花園
幾年後,該群體解散了,但霍利斯決定繼續獨自生活。他開始建造一座傳統的阿帕拉契小屋,那是他的基地,一切從那裡開始擴建。
霍利斯獨自一人實現了他的夢想:一個藥用植物和草藥花園,以中國園林的布局為基礎以陶冶精神。他稱之為「山地花園」。
霍利斯說,「這塊土地有太多岩石,太陡峭了,從來沒有人耕種過。因此,我在這片土地上使用過的最大機器是電鋸。其他的一切都是徒手勞動。」
他將其描述為一個植物園,由有用的植物組成,以生態方式種植,錯落有致地裝飾一個美麗的花園,所有植物幾乎都自己成長。因此,他成為了自己花園裡的狩獵採集者。
「我偶然得到了一本叫《中藥材》的書。……其中的大多數植物在美國是沒有的,(所以我開始)尋找貿易夥伴和種子保存者交易所,並與韓國和日本的植物園進行聯繫。」
霍利斯的「招牌草藥」是焦谷蘭,一種南瓜科的植物,與人參具有相同的化合物。「它被稱為適應原,這意味著它能促進健康,它們可以增強你的免疫系統。」他說。
災後重生
不幸的是,2022年3月4日,一場大火燒毀了他的房子,霍利斯失去了他的儲備草藥、圖書、種子、園藝工具、溫室、廚房、太陽能系統等。
由於他睡覺時沒有熄滅室內明火,導致意外發生。凌晨5時,他被大火驚醒,本想用滅火器滅火,無奈15公尺的火舌令他只能打消拯救小屋的念頭。
「被燒毀的建築是我建造的第一件東西。」霍利斯說,「這是我一生工作的一半,另一半是花園。整個後牆都堆滿了書,然後後端是我的草藥,那裡有一整面牆的中國和本土植物的酊劑,還有一面牆的部分是乾燥草藥和大約100種不同的植物,還有一個櫃子裡,有我的種子庫,其中一些非常罕見。」
後來,在朋友建立的GoFundMe頁面的支持下,霍利斯從世界各地的支持者那裡,籌集到超過10萬美元(超過新臺幣300萬元)來重建小屋。他的Instagram頁面上記錄了他重建山地花園的過程。
傳遞接力棒
這位八旬老人說,最終,他將不得不讓其他人接管營運山地花園。他計畫培育「越來越多有用的植物品種」,並夢想著建立一個大約八人的「生態村」社區,以延續他自給自足的夢想。
「我們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正在摧毀地球,我想我們都認識到了這一點。」霍利斯說。
「當我談論這些東西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們將不得不放棄所有東西。而我關注的是,你將得到所有這些東西,所有正面的東西。這是下一個重大挑戰:我們要重新學習如何在社區中生活。」
對於任何受到霍利斯生活所啟發,並同樣夢想做他在70年代所做的那些事情的年輕人,霍利斯建議,首先「獲取一小塊土地,然後從那裡開始發展!」
只是,彼得‧桑特納內洛採訪霍利斯沒幾個月後,這位八旬老人於2023年11月7日安詳去世了。
原文:「Here’s How This Appalachian Man Lived Off-Grid for 50 Years and Mastered the Art of Thriving in Natur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