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豐富的專業助產師蔡菊鎂,替人接生迄今40年有餘,她與《大紀元時報》讀者分享數十年接生經驗,以及其推廣的「居家生產」(或稱「溫柔生產」)概念:提倡人性化生產與溫馨產程環境。
迎接小生命的第一雙手
蔡菊鎂投入助產師行業迄今40年多年,臨床經驗豐富,榮獲新北市長頒發第七屆的護理傑出優良貢獻獎。談起當初投入助產師工作的起心動念,蔡菊鎂眼中依然閃耀著光芒,她說:「自從中台護理助產專科畢業後,我幾乎走遍臺灣的婦產科產房,感慨千篇一律的冰冷標準作業流程,心想:『難道沒有更好的生產方式與人性生產環境?」
蔡菊鎂回憶,民國88年,一名曾旅居歐美的陳姓產婦,因閱讀過許多國外生產書籍,了解到自然生產,雖然其懷第一胎時胎位不正,到醫院別無選擇,醫師通常認定基於安全考量應予以剖腹產。後來懷第二胎時胎位正確,陳姓婦人毅然選擇居家水中生產。
「產婦在自家最自然、最放鬆的環境,同時有至親好友在旁支持,而且得到自主性的生產過程,由助產人員陪伴,沒有施打任何催生劑與止痛針,產後母子均安。」蔡菊鎂說:「當時畫面非常溫馨感人。」因此激發她推廣居家生產的念頭,縱使當時助產師行業已瀕臨夕陽,依然決定在民國71年成立助產所。
什麼是溫柔生產?
據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官網指出,生產是生物的自然本能,而非生病,讓每個產婦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在心理不具威脅性的情況下,能顧及個人身體和情緒的隱私,同時生產過程可以在友善和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分娩,可稱之為溫柔生產。而產科醫師扮演的角色,除了常規產檢及衛教外,一旦遇到高危險妊娠或急症狀況,則以專業的醫療介入,替孕媽咪做好安全把關。
溫柔生產包括:順勢生產、居家生產以及水中生產,核心在於產婦與孩子的自主權獲得最大尊重。事前充分的生產計畫準備,產婦有自信可以在媽媽與胎兒的直覺互動與宮縮中自然娩出,降低會陰切開機率。
自然產、剖腹產面面觀
由於蔡菊鎂協助政府執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巡迴,因此接觸大量女性,在言談間發覺,不少人有剖腹產副作用相關經驗。
蔡菊鎂指出,對產婦而言,腹部與子宮被刀子劃開,傷口即使癒合,短期內仍無法將切斷的血管、神經修復到原本功能。除了血液循環與神經傳導不免受影響,疤痕組織(蟹足腫)麻木癢痛、皮膚無觸感,或因長時間供血受阻,出現下背痛、尿失禁、子宮沾黏、腸道蠕動失常易腹瀉或便秘、下肢水腫等症狀,「這些情況在臨床上經常出現」。
此外,部分婦女還有性排斥與性冷感問題,影響日後夫妻情感。一位外表貴氣的38歲婦女傾訴,「自從剖腹生產後,對性關係就很排斥,很不願先生碰觸,寧願拿錢請先生到外面去。」 另一位婦女則說,「我先生每次看到我肚子的刀疤,宛如一隻揮之不去的蜈蚣似的,非常倒胃口。」
至於對新生兒來說,自然娩出的胎兒,能在產道中吸收母體因宮縮不斷釋放如腎上腺素、催產素、多巴胺等腺素,剖腹嬰兒則未有此過程。從心理角度來看,發展完熟的新生兒自備從產道娩出的本領。
醫療文獻證實,哺餵母乳有益嬰兒健康,還能降低媽媽罹癌機率,刊登在《刺胳針》(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顯示,媽媽哺餵母乳12個月以上,可大幅降低乳癌、卵巢癌發生。蔡菊鎂表示,選擇自然產,母體短時間恢復體能,無縫銜接親餵哺乳,很快適應日常生活,而嬰兒在剛脫離母體後的不安情緒,也能立即接受到媽媽的安撫,對嬰兒日後身心健康有正面幫助。
臨床接生特殊經驗談
蔡菊鎂回憶過往印象深刻特殊個案,即使胎位不正,還是選擇居家生產。她分享,約莫24年前,一名37歲的彭姓產婦,因胎位不正、高齡,有麻醉藥過敏史與地中海型貧血問題,醫師建議剖腹產,但彭女不願放棄自然產的可能,於是選擇居家生產。蔡菊鎂在預產期間陪伴彭女三天三夜,小生命終於順利由腳跟緩緩擠出陰道,母子均安。
還有連續兩胎剖腹產,但第三胎想自然產的孕婦,也來找她。蔡菊鎂談起,一名羅姓產婦希望能進行「水中生產」,生產當天,隨著宮縮增強,胎兒頭部已進入產道,這時羅女想起拒絕為她自然產的醫師曾警告,「過去剖腹的傷口可能因強烈宮縮導致子宮破裂」,恐懼感讓她不敢再施力。
蔡菊鎂觀察嬰兒與母體狀況良好,便鼓勵媽媽再用力幾次,小baby就會順利娩出。然而,羅女就是不肯再配合。正當眾人準備將產婦送醫時,一陣劇烈宮縮襲來。
「小嬰兒由不得妳!」蔡菊鎂趕緊命產婦躺在床上,眼見胎頭已露出二分之一了,不一會兒工夫,小生命就呱呱落地。
此外,也有催生兩天羊水已破的難產孕婦,以及打催產針後還能安睡等各種特殊個案,蔡菊鎂侃侃而談。
最後,蔡菊鎂表示,希望藉由自身豐富的助產經驗,提供即將為人父母者,關於自然產與人性生產環境的寶貴資訊,為了自身與孩子的健康與未來,希望年輕媽媽們慎思「慢工出細貨」、「為母則強」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