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國際瞭望】選民盼選出政治家 展現道德領導力

美國領導人示意圖。(Getty Images, Shutterstock,大紀元合成)
美國領導人示意圖。(Getty Images, Shutterstock,大紀元合成)

⊙Jeff Minick/文、原泉/編譯
哈瑞斯民意調查(Harris Poll)在2023年夏天的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政治家應該多關注道德領導力而不是施政結果。當問及第二個問題:「什麼與道德領導力最密切相關?」大多數民主黨、共和黨、獨立人士都把「信任和誠實」列為首位。

在民調機構提供的列表中,民主黨人士把道德領導力與多樣性、公平、包容(DEI,或稱多元共融)和公平對待他人,聯繫最為緊密。共和黨人士選擇了家庭觀和建國先賢的理想。獨立選民選擇家庭觀作為他們與道德領導力聯繫的第二個選項,然後選擇對與錯作為第三個選項。

是的,美國人需要有道德的領袖,我們的分歧在於對道德的定義。

這項調查令人震驚的是,直到最近,還沒有道德品質可以用來定義有道德的美國人。與被調查者一樣,前幾代人會同意道德和遠見應該指導實際決策,他們也重視他人的誠實和可信。但是,雖然他們會同意公平對待他人或尊重家庭是衡量品德的標準,但他們會首先考慮一些更基本的、公眾人物應該具備的美德。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四個美德。

堅定的勇氣 追求有價值目標

「無論現在發生什麼,我的生命都是上帝賜予的,我將盡我所能為上帝服務。」1981年3月30日,雷根(Ronald Reagan)在暗殺中險些喪命。兩週後,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句話。

在住院期間,他表現出巨大的勇氣、智慧、幽默,眾議院議長、民主黨籍歐尼爾(Tip O'Neill)表達了許多美國人對雷根的敬佩之情,他說:「總統成了英雄。」

在《推倒這堵牆:一座城市、一位總統和結束冷戰的演講》一書中,雷根的傳記作者拉特納薩爾(Romesh Ratnesar)講述了總統在槍擊事件後的勇敢,包括他的日記,然後描述了總統在遇刺六年後表現出的另一種勇氣。

那是1987年6月12日,雷根在東西柏林交界的布蘭登堡(Brandenburg)演講,他談到了自由,談到了分隔柏林和德國的柏林牆。然後,總統提到當時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略帶激動的說:「戈巴契夫先生,請打開這扇門!」他等著歡呼聲平息下來,然後直擊共產主義壓迫的要害,大聲疾呼:「戈巴契夫先生,拆毀這道牆!」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東西德統一。兩年多後,蘇聯不復存在,這對所有在冷戰中度過一生的人來說,都是奇蹟。

有道德的領導,意味著有勇氣和遠見去追求有價值的目標,不管成功的機率多麼渺茫。雷根是否記得,他在日記中寫下的誓言,不得而知;但他在柏林牆的演講展現了,所有偉大領袖都不可或缺的勇氣。

榮譽的準則 造就獨特個人

與同時代的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亞當斯(John Adams)相比,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在正規教育和智力方面,並不出眾。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獲得學位,這讓他終生遺憾。令他羞愧的是,他不會說外語,也從未像許多美國開國元勳那樣,從事法律事務。雖然今天人們把他譽為著名的將軍,但實際上他是拙劣的戰術家,打過的敗仗多於勝仗。

然而,在獨立戰爭結束時,華盛頓的聲望高漲,許多人都期望這位陸軍將軍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國王,有些人甚至鼓勵他這樣做。據說,當被告知華盛頓可能會放棄他的劍和指揮權,回到維吉尼亞州的農場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感嘆道:「如果他這樣做了,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1783年12月23日,華盛頓向邦聯議會辭去了陸軍總司令的職務,「辭去所有公職」,並動身前往弗農山莊過聖誕節。

華盛頓因為美德而受到尊敬,部分原因是正直的人,這是老式的說法,包含榮譽、誠實、外表和正直,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在少年時代,華盛頓抄寫了《在相處和談話中遵守的禮貌和體面行為準則》,並身體力行。除了這些言談舉止的規則之外,他還遵循道德行為準則,這套準則就像他的士兵站姿一樣筆直、剛毅。很難想像他會像林肯(Abraham Lincoln)那樣,沉浸在民間諺語和笑話中,或者像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那樣進行「爐邊談話」。

除了少數情況下,主要是在戰場上,華盛頓是保守的,是傳統正直和尊嚴的典範。準則造就了人。

遵循道德的基本法則

關於描述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專欄作家湯馬斯(Cal Thomas)重複了柯立芝給英國歷史學家詹森(Paul Johnson)留下的印象:「沒有哪位公眾人物像他,把美國主義的建國原則帶入現代:勤勞、節儉、信仰自由、不受政府控制、尊重嚴肅文化。」

柯立芝和華盛頓一樣,在同時代的人中,以行為得體和道德正直而聞名。與許多政治家不同,他避免不必要的宣傳,躲避媒體的關注。當被要求解釋他身為麻州州長的工作時,他說:「謙卑行事,履行義務。」

以沉默寡言著稱,柯立芝因此得了綽號「沉默的卡爾」(卡爾是柯立芝的名字),就任期間,美國經濟在20世紀20年代蓬勃發展,柯立芝反對大政府和社會工程,並相信美國夢建立在道德和宗教的兩大支柱之上。「沉默的卡爾」可能聽起來溫文爾雅、溫順或沉悶,但這位佛蒙特州的北方人,卻有過人的勇氣。

1919年,波士頓警察局的警察罷工,要求承認他們組織的工會。城市面臨混亂的威脅,當時的州長柯立芝就舉辦辯論,討論是否召集麻州警衛隊來維持秩序。湯馬斯寫道:「當他準備簽署徵召國民警衛隊的命令時,一些同事警告他,這可能會摧毀麻州的共和黨,並斷送他的政治生涯。柯立芝州長拿起筆,輕聲說:『也許你是對的』,隨後在文件上簽了字。沒有譁眾取寵,只有安靜的力量。」柯立芝像雷根和華盛頓一樣,願意走艱難的道路,做正確的事情。

以愛的名義來服務人民

是時候在政治的階梯上走下幾級了。在美國聽過北卡州布恩維爾(Boonville)鎮的人大概不多,知道史密斯(Harvey Smith, 1926-2018) 這個名字的人就更少了。

史密斯在這小鎮開一家雜貨店和肉鋪。他擔任布恩維爾市長達34年,在此期間,有一次他卸任後,居民們對繼任者不滿,於是下一次選舉,選民在選票上寫下了史密斯的名字,因此他重新上任。

此外,史密斯還是二戰老兵,在布恩維爾擔任了26年消防隊長,是當地浸信會教堂的財務主管,擁有一座小機場和一架飛機,許多年輕人在那裡第一次坐飛機,飛越那裡的田野和樹林。

其中一名年輕乘客弗萊徹(Louis Fletcher)後來成為消防員,他在史密斯去世後說:「我一直很感激哈維(史密斯的名字),因為他做事不是為了得到讚揚和榮譽,而是因為這是正確的事情。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布恩維爾的消防部門,也是為了整個城鎮和社區。」

史密斯之所以擔任這些職務,因為熱愛布恩維爾和人民,並希望幫助他所熱愛的事業。這可能是道德領導中最重要的一條——以愛的名義服務。我們其他人怎麼辦?我們以民意調查開始,以另一個民意調查來結束。

2023年5月的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創紀錄有54%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美國的道德觀念「很差」。另一項破紀錄的調查顯示,83%的美國人認為,我們的道德標準正在變差。

在民主社會中,當選的領袖一般都會反映出投票者的價值觀。亞當斯曾說過:「我們的《憲法》只是為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民族而制定,完全不適合其他的政府。」

這其中的訊息明確:如果我們希望選出的政治家展現出道德領導力,無論是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還是在北卡州的布恩維爾市政廳,那麼,我們自己必須成為更有道德的人。

——作者米尼克(Jeff Minick)為作家,著有小說《阿曼達‧貝爾》(Amanda Bell)和《塵土飛揚》(Dust On Their Wings),及非小說類作品《邊走邊學》(Learning As I Go)和《電影造人》(Movies Make The Man)。原文「Yes, We Want Our Leaders to Be Moral」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