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村落的面積不大,但是只要走進,就會立刻感受到一股濃厚的藝術氣息。小鎮每座房子的牆面,都裝飾著當地著名畫家的親手畫作,所使用的技術是一種在新鮮的石灰泥上繪製壁畫的方法,這樣可以使顏色更深的滲透到砂漿中,視覺效果立體逼真,像是一種「建築幻覺」。
百年老宅說故事
這裡的房子都是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宅,家家戶戶的外牆上都畫著壁畫,小的約有一、兩平方公尺,大的差不多占據整面牆壁。《聖經》故事、民間傳說、《格林童話》是這些壁畫的主題,而宗教傳說則是最多的題材。每一棟房子都像是穿著華麗的衣裳,用美麗的外表講述一個故事,整個小鎮就是一座戶外壁畫博物館。
小鎮的地標之一是一棟藍色的屋子,描繪了耶穌受難前後的事跡,用以紀念小鎮擺脫瘟疫的肆虐。這組作品位於小鎮中心的路口,非常醒目。
耶穌受難劇
這個小鎮有一項特色活動,就是表演《耶穌受難劇》。這一傳統源於中世紀的一場瘟疫,當時黑死病席捲了整個歐洲,地處阿爾卑斯山高處的上阿默高小鎮也未能倖免,許多村民成為瘟疫的受害者。1633年,當地領袖聚集,求神保佑每個村民平安,並允諾此後會每隔十年演出一次耶穌受難劇,以示感恩。
後來黑死病果然在上阿默高逐漸平息。第二年,也就是1634年,村中的倖存者履行了誓言,在黑死病受害者的墓前,演出了第一場《耶穌受難劇》。首次參加演出的村民約有60人。此後,當地每隔10年都會演出一次,持續至今。
這個活動不但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也成為了吸引世界各地遊客的著名文化景觀。在2010年竟吸引來了五十萬觀眾,整個小鎮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在過去近400年的歷史中,《耶穌受難劇》由於戰爭和瘟疫的原因,已發生過2次取消和2次延後。近年因COVID-19疫情,原定於2020年舉辦的演出推遲兩年。在疫情後的2022年,《耶穌受難劇》於5月14日至10月2日進行了103場公演。
參與演出的演員,並非外面請來的專業演員,全都是上阿默高的居民。依照規定,只有符合「該地出生或居住長達二十年的居民」,才有資格參與選角成為演員。
在這個總人口不足6,000人的小鎮,有2,400多人會加入演出。從選角、服裝道具、練習再到彩排,人們會全力以赴為演出做準備。除扮演羅馬士兵者外,其他演員都必須至少提前一年開始留長髮、蓄鬍子,以在公演時達到「古人」的逼真效果。
《耶穌受難劇》長達5個多小時,從耶穌進耶路撒冷,一直到最後的晚餐,講述了耶穌經受的苦難、死亡和復活的過程。劇情雖然都取自《聖經》,但不同的導演、不同的演員、不同的編排方式,令每一季都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觀眾面前。配上現場音樂和舞蹈設計,就算不懂德語、不是基督徒的人,也一樣能通過演員們的肢體語言看懂這部劇,感受到舞台傳遞的令人震撼的力量。
——摘自「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