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公告,中止12項產品ECFA優惠關稅。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21日說,中國現在跟ECFA有關的產業都產能過剩、過度競爭,臺灣產業本來就在陣痛期,如今中共把ECFA拿掉,對臺灣影響其實並不大。
據中共央視新聞報導,中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明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臺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協定稅率。
中共中止12項產品ECFA優惠集中在石化業,石化公會對媒體表示,石化產業多為「聯產品」,原料在製程上互有關聯,這次中共中止12個稅目進口產品優惠關稅,影響確實遍及上下游產業鏈。
工總則表示,陸方公布中止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石化相關產品的關稅優惠,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廠會以增加海外產能因應。
工總指出,如果陸方持續取消臺灣出口大陸產品的既有關稅優惠,除了這次的石化業外,後續還包括機械、紡織等業別,這對臺灣傳產就業者而言,確實會帶來衝擊。他們建議,政府還是得協助加速廠商全球布局。
業者的部分,台化指出,該事件對台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台化早有料想到關稅減讓可能有變,已經有一些對策在處理因應,也會想辦法進一步再減輕影響的程度。
台塑部分,有媒體引述台塑說法,他們說,以丙烯來說,台塑化兩個廠生產丙烯每月產量視客戶需求而定,約16萬至20萬噸,但現在主要供應國內業者為主。
他們說,以前每月會有一、兩船送到寧波生產聚丙烯,不過現在台塑寧波廠已蓋丙烷脫氫廠,現在已試車,產量會慢開出,影響不大。
中共取消ECFA 對臺影響不大
謝金河則分析,指出中國現在跟ECFA有關的產業,其實它本身都產能過剩,而產能過剩產生的價格殺戮現象,已經蔓延到四面八方,所以中國現在有所謂的內卷說法,就是指中國很多的產業,因為過度的競爭,沒有成管的概念,殺到最後全部變成了紅海。
他認為,「如果現在中共把這個ECFA拿掉,實質的衝擊臺灣產業其實非常的微小,但是它就有給你心理造成壓力。」
謝金河表示,在中國方面不斷削價競爭的情況下,臺灣業界幾乎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呼籲臺灣相關的企業,要盡快放眼未來,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才能提高競爭力。
「臺灣傳統產業可能安定很久了,一下子有變動,會比較不習慣。」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21日被問到相關議題時表示,這個世界在改變之中,這也沒有辦法,就像賣人工智慧(AI)晶片的公司一樣面對限制,從過去幾年開始,世界經濟體變得越來越破碎化。
至於中共取消12項ECFA關稅減讓,未來是否可能波及電子產業,童子賢直言「不會」,因為1997年資訊科技協定(ITA)生效時,臺灣也是創始成員,電子產業從那時候開始到目前為止,都不存在關稅壁壘,也就是零關稅,除非涉及國家安全議題,就像美國對華為要求的事項,就不在關稅探討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