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9月開放出境團體旅遊達138國,臺灣並未列入名單中,讓不少將希望寄託於中客的臺灣觀光業者感到失望。但根據東協多國訊息,包括星、馬、菲、泰、越、印等多國,並未見中客大舉回歸,推估是受中國經濟低迷影響。東南亞各國專家與業者也發出檢討聲浪,觀光產業若未積極開拓多元市場,未來恐面臨風險。
據新加坡媒體《商業時報》(The Business Times)報導,過去東南亞各國觀光業高度依賴中客,疫後榮景卻不同往昔。有新加坡旅遊業者指出,「十一黃金週」期間,來星國的中國旅客是以散客為主,團體客的比例較過往大幅下降8成。而越南中南部的海濱城市芽莊、峴港,過去滿滿中國客,如今中國團客直接消失,造成越南觀光業復甦緩慢,需積極開拓其他市場,其中韓國、台灣就包辦了今年上半年的前1、3名。
專家預估東南亞各國想恢復昔日榮景,至少要等到2025年,若以近期中國遭指疫情再起、房市崩跌,前景恐更難預料。
面對不可測的觀光前景,除了星馬祭出免簽,泰國2023年11月也跟進給予台灣入境免簽證;此外,印尼為了拚觀光產值,疫後除了開放10個東協國家免簽,目前已考慮新增20個免簽國,其中包括臺灣,目標2024年觀光產值能達到200兆印尼盾(約新臺幣約4,035億元)。
中國出境旅客銳減 消費趨向保守
近日一位台灣婦產科名醫在臉書分享中國上海虹橋機場「超冷清」畫面,竟引發兩岸網民熱議。該醫師是日前前往上海參加活動,12月16日分享13日傍晚,他在上海虹橋機場第一航廈裡,幾乎沒有旅客的冷清畫面。臉書提到,「再過一個半小時飛機就要起飛了,怎麼這麼少人?周圍也是空空蕩蕩的,拍照片傳給上海的台商朋友們,台商好友說這已是正常,他的豪宅別墅區外國人幾乎都搬光了,本地的有錢人也紛紛在『潤』,唉呀,真是不勝唏噓!」
近十年,中國人已成為全球旅遊產業的重要客源。經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提供台灣與中國出境人數的比較數據顯示,今年1-9月台灣出境到亞洲9個國家(不含港澳)為671萬人次,出境恢復率為68%;反觀中國出境人數為948萬人次,恢復率僅34%。進一步觀察中國對日、韓的恢復率分別為28%、31%;星、馬為35%、43%;菲律賓15%、印尼33%、越南28%,僅泰國達80%。
依據以上數字都說明東協國家觀光產業已無法再仰賴中客,這與台灣面臨的處境相當,皆必須放眼全世界。黃正聰對此也強調,中國由於內部經濟危機,已不再是出境大國。
除了出境旅客銳減,各國觀察中國遊客在消費力道上也是弱的。以英國倫敦當地市調公司近期公布數字,過去中國遊客入住豪華飯店與購買高檔奢侈品等消費現象已大幅縮減,今年整體消費力較過去六成不到。
東南亞旅客恢復率百分百 南向觀光可期
台灣於12月15日迎來今年第600萬個觀光客,政府以2030年觀光產業邁向兆元產業為目標,在9月15日完成觀光署升格後,將以六大面向,打造台灣觀光品牌。
當東亞各國逐漸浮現降低仰賴中客的聲音,台灣如何應對沒有陸客的觀光市場?對此,黃正聰向《大紀元時報》表示,預估今年國際旅客可上看650萬,超過疫情前的五成,此外,經他觀察東南亞是具有潛力的市場,目前整體佔比有三成六,他呼籲政府,可加大力度推廣東南亞的觀光市場。至於政府目標2024年要恢復到1200萬,他認為這個數字是高標,「能破一千萬就不錯了。」
黃正聰指出,2024年台灣的挑戰不是只有大陸,因為航空業也尚未恢復,航班開得不夠、很擁擠,這是最大的受限,因為國際局勢的紛擾,有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加上中國大陸的薪資狀況不好、房市崩盤等等影響,所以整個國際旅遊狀況都不好。
至於如何填補空缺?黃正聰認為,台灣可致力於開闢新的市場,包括東南亞、歐美市場,其中東南亞相較疫情前已恢復達100%,歐美則有9成,而日本目前恢復5成,韓國7成,中國大陸僅1成,也就是說,現在國際旅客3個有1個是東南亞旅客。
黃正聰推估「東南亞旅客未來佔比會很高」,因為東南亞是一個成長的市場,經濟持續成長,且有許多年輕人較愛出遊,相較日本是一個老化的市場,經濟也並不太好,因此他認為未來台灣應該要著力東南亞市場的開發。
黃正聰說,以來台旅客人數排名,目前第一名是港澳,日、韓排二、三名,四~九名都是東南亞旅客、各自佔6%,加起來共佔36%,「可以說東南亞旅客就像螞蟻雄兵,每個都不大、但也不小,且具有潛力,因此東南亞市場確實值得關注」,他舉例如越南人口有一億,頂層人口約占1%,機會就很大。
另在航空部分,因為東南亞有廉航在開闢航線,加大運輸力度,因此建議政府應多關注東南亞的觀光市場。
面對整體國際旅遊狀況都不好的情況下,黃正聰指出,此時「國內旅遊市場」會比較有機會的。他說,從觀光署12月19日最新觀光旅遊統計數字,國旅今年1-10月遊憩據點遊客人次達3.43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53%,較疫情前增加24.4%,前10月已經超過108全年總數3.26億人次,因此「國內旅宿業營運狀況其實是不錯的」。
國旅回溫 觀光飯店漲12%惹議論
國境解封後,國旅顯著回溫,旅宿業營收表現亮眼,又以民宿最為顯著,但國內飯店高房價也屢遭非議。據觀光署11月公布最新國內旅遊資料,2023年1~9月觀光旅館平均房價為4,626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12.15%,其中高於平均房價的觀光旅館約占33%;在一般旅館部分,平均房價為2,679元,高於平均房價的比例約占整體25%。
「觀光旅館房價確實是比較高,但只有3成比過去高。」觀光署長周永暉表示,疫後成本比疫前成本多18%,在疫情間的折扣已慢慢恢復到疫情前,同時土地費、增值稅或地價稅也有增加。
觀光署進一步說明平均住房價格上漲原因,包含國人住宿型態改變,部分觀光業者朝向精緻高端的服務方式,如增加親子主題活動、周邊景觀導覽或藝文表演等,此外原物料價格的提高,今年1~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成長2.32%,基本工資與電價調升,皆拉高營運成本。
不過,觀光旅館仍有67%是低於整體平均房價的,觀光署強調,若以低於整體平均房價觀光旅館為計算基準,平均費用為3,333元,而一般旅館則有75%低於均價,若以低於整體平均房價旅館為計算基準,平均價格為1,874元,可以供國人選擇。
台人出國熱 學者:不影響國內旅遊
在住房率方面,今年1~9月觀光旅館及一般旅館住客人次中,本國籍旅客4,004.9萬人次,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約694.4萬人次,顯示去年國境開放後,國內旅遊持續熱絡。
惟今年中秋節訂房率竟創下今年最低,假期頭2天全台平均值47.7%,接著國慶連假訂房率在前3天平均為56%,不少觀光業者抱怨,「中秋連假訂房率真的出乎大家意料的差。」
黃正聰對此分析說,7、8月有長達2個月暑假,而中秋是傳統節慶,民眾偏向返鄉而非出遊,且「中秋拖累雙十」,因為前一週才返鄉,雙十連假希望好好休息。他認為,「出國暢旺跟國旅關係不大」,中秋3天連假最多就30萬人出國,但國內旅遊人次可能高達千萬人次,顯示「民眾熱衷出國,影響到國內旅遊的說法,不盡正確。」
國旅持續旺盛,緊接著元旦跨年三天連假將至,統計全臺平均訂房率已逾六成,其中跨年夜訂房率較高的縣市分別為臺北市、嘉義縣、臺中市、臺南市、南投縣,訂房率均破八成。而台中因舉辦跨年晚會,包括梨山等風景區飯店的跨年夜訂房早已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