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展望臺灣明年 中研院估經濟成長保3

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林常青。(記者侯駿霖/攝影)
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林常青。(記者侯駿霖/攝影)

【記者侯駿霖、高李依/臺北報導】中研院經濟所22日下修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1.34%、2024年為3.02%,均比主計總處預測悲觀,明年經濟情勢可以「雪融春暖偶寒風」七字形容,雖然中共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部分關稅減讓,但影響有限,主要牽動力道仍聚焦在美國降息、中國經濟復甦狀況。

中研院發布經濟成長的兩個預測值,皆為國內所有預測機構最低,2023年受終端市場需求不振、產業面臨庫存調整等影響,導致成長力道遲緩,故從7月預測的1.56%,大幅下修至1.34%。

明年臺灣經濟宛如「草莓舒芙蕾」

展望2024年,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林常青以「草莓舒芙蕾」形容經濟情勢,指草莓象徵初春的希望,臺灣經濟如舒芙蕾般鬆軟,但調控不當恐造成塌陷。而牽動明年經濟發展的兩大力道,分別是美國如何拿捏降息力道,以及中國經濟復甦情況。

林常青表示,他看好臺灣明年出口、投資、消費表現。在民間投資方面,由於貨幣緊縮影響,投資資金成本上升,企業投資步調緩慢,預估2023年成長率將年減9.7%。

他說,明年製造業景氣有望逐步回溫,半導體繼續投資先進製程、綠能與減碳設備,加上跨境旅遊需求使航空業擴增設備,預估2024年實質民間投資年增3.05%。

至於對外貿易,林常青說,今年因全球商品需求不振,實質商品及服務輸出成長率年減4.39%,但隨著新興科技續強、消費性電子需求愈加活絡,以及跨境旅遊暢旺,預測2024年實質商品及服務輸出成長率為6.23%。

地緣政治風險 或加劇商品價格波動

不過,林常青指出,未來仍有三大不確定性因素,包括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全球緊縮貨幣政策的遞延效果、國際競爭與地緣政治。其中,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可能加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

針對中共21日宣布取消12項ECFA關稅優惠,林常青認為,石化、塑膠、紡織、機械設備景氣已逆風一段時間,石化的紅色供應鏈席捲全球,臺灣不能只做到「MeToo」,而是要能做到「MeOnly」,在產品上要異質化。他也認為,中共取消關稅優惠,對臺灣經濟的影響有限。

中研院經濟所經濟預測小組成員岳俊豪分析,中共執行紅色供應鏈替代方案已有一段時間,因此對石化業來說並非新聞,現在擔心的不是國內大型石化業者。ECFA約有520多項產品,其中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出口,涉及相當多中小企業,因為資源配置或調整空間較小,這部分比較需要擔心。

陸限特定石斑魚輸中 缺一致規則

臺灣農漁產品輸中,22日傳來新進展。農業部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共海關總署22日上午通知臺灣,當天起恢復臺灣石斑魚活魚輸入中國,但石斑魚須來自中共審查合格,並予以註冊的養殖場,相關註冊登記養殖場名單,由中方主管部門(動植物檢疫司)網站公布。

農業部說,從去年6月13日中共暫停臺灣石斑魚輸入至今,我方已透過相關平臺7次跟中方聯繫,說明臺灣已提升石斑魚養殖產業管理,以及提供石斑魚養殖場合格登錄名單,促請啟動雙方交流及合作,但始終沒獲得中方回應。

農業部指出,不樂見中方未遵循國際慣例、片面擇定7家部分養殖場的做法,該過程既未與臺灣磋商,也未告知檢疫的科學條件,造成臺灣業者沒有一致性的規則可依循。

農業部呼籲,中方既然肯定臺灣做好石斑魚生產管理措施,就應一視同仁,不應政治考量,僅片面公布部分輸銷名單,也應重新回到政府防檢疫單位對話平臺。

中國市場政治導向 不應過度依賴

另外,台啤自2022年遭中共封殺後,至今仍未解禁,但臺灣來自中國的啤酒,比重卻超過50%。

對此,臺灣菸酒公司董事長丁彥哲22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早期酒類銷售對中國的依賴度確實相當高,特別是很多臺商到中國後,很多業者希望引進臺灣的啤酒,占整體外銷比例約一至兩成,但這幾年逐年降低。

丁彥哲認為,中國是一個政治導向的消費市場,以企業經營的角度評估,不應過度依賴,去年中共就片面禁止台啤進入中國市場。臺灣菸酒公司前幾年就有警訊,要在海外分散風險,積極拓展東南亞、美國、日本、韓國市場,甚至還有中東國家,讓今年整體國際市場銷售沒有衰退。

對於兩岸貿易不公平待遇,中國製啤酒仍持續輸入臺灣,丁彥哲表示,許多美系、日系品牌因成本考量或經營策略,可能到中國生產後再銷往臺灣。他建議消費者可以先看產地,「如果產地是來自你不信任的國家」,其實可以有不同選擇。

中共統戰分化伎倆 國人須留心

對於中共的操作手法,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指出,中共先禁止金門、馬祖、東引的高粱酒進口,再單獨針對「承認九二共識」的金門高粱酒恢復進口;後來又禁止臺灣鳳梨釋迦進口,再單獨針對「承認一中原則」的臺東鳳梨釋迦恢復進口。這種統戰分化,企圖架空臺灣民選政府正當性的操縱伎倆,才是國人真正應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