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稱人口老齡化是進步 陸教授言論惹議

復旦教授稱要以延遲退休來緩解中國養老金壓力,引起網友強烈反彈。示意圖。(Noel CELIS/AFP)
復旦教授稱要以延遲退休來緩解中國養老金壓力,引起網友強烈反彈。示意圖。(Noel CELIS/AFP)

【記者夏松、方曉/綜合報導】近日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在談及老齡化問題時說:「人口老齡化不是社會老化,是進步。」該話題隨即在12月27日引發廣泛討論。

針對楊燕綏的觀點,劇綜評論人、微博大V「趙瞾說事」分析說:「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看不出來呀,但專家竟然得出這樣的結論,專家不愧是專家啊。在大家看來,從常識去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平衡的社會、各個年齡段都平衡的社會。」而老齡化社會是因為生育率低而導致,按道理來說,是一個畸形社會。

「趙瞾說事」以中國現有的養老金制度為例,「年輕人交社保,並不是把這個錢存起來,將來再拿出來養老的。而是現在的年輕人交社保,養現在的退休老人,支付退休老人的養老金。而現在的年輕人將來老了、退休了,領的養老金是將來的年輕人交的社保。」

「可以試想,老齡化社會了,將來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交社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領退休金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壓力就大了,養老壓力就大了,社會養老壓力就大了,並且越來越大。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怎麼補這個缺口?」「趙瞾說事」說,「把不好的事實說成好的,事實就好了嗎?並沒有。」

微博新知博主、微博大V「頑皮的郭貝勒」也反駁楊燕綏的觀點說:「一邊老齡化,一邊低生育,這還是進步嗎?倒三角的結構,將來需求減少,真是個好事嗎?四個老人,兩個孩子,一個嬰兒,誰也照顧不了誰,既沒時間也沒錢。老齡化還好,生育和消費,才是重頭戲。」

針對如何緩解養老金的壓力,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和老齡研究院院長彭希哲稱,現在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8.2歲,未來還會不斷提高,而男女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6歲,太早了,退休以後要領近30年的養老金;但目前的養老金是按照15年計算的,這個制度必須改革,應該全面延遲退休。

其言論引起網友強烈反彈:「磚家無所事事,只會高談闊論,讓他到基層、到一線,我看他能不能堅持到60歲?」、「40歲找工作人家嫌我老,55歲退休人家嫌我早!」

財經人士「財經女知事」發文表示,中國的養老金制度確實需要改,而延遲退休也不能不推進,但是在打普通人主意之前,能不能先把養老金雙軌制取消了,讓機關事業單位跟企業執行同一個方案?不要一個領3千元(人民幣,下同)都難,另一個卻動不動1萬元起步,不是說繳得多、領得多,繳得少、領得少嗎?為什麼改來改去改到今天沒有結果,輪到普通人的時候就雷厲風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