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不敵少子化 陸從教熱潮降溫

受少子化影響,中國教師數量過剩。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受少子化影響,中國教師數量過剩。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李圓明/報導】因應少子化衝擊,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多省市正在給「從教熱」、「師範熱」降溫。分析認為,人口構成的變化、財政的危機等已對教育領域產生影響。

2024年1月3日,大陸社會調查機構麥可思發布《中國-世界高等教育趨勢報告(2023)》,聚焦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的變化趨勢。值得關注的是,各地大力度撤銷停招過熱專業。除了從嚴控制藝術類專業設置外,2023年多地還提到控制教育類專業新增布點。

此外,急速膨脹的高校機構掀起「瘦身」潮。研究顯示,「改革開放」至2016年,樣本高校的內部管理機構總數增長了四倍多。近年來多所大學啟動內設機構的「撤」「併」「轉」,包括西北工業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雙一流」高校。

根據官方統計,中國大陸近5年教育類相關專業畢業生規模持續增長,光是普通大學教育學門類畢業生數量,從2017年的14.19萬人,已增長到2021年的18.43萬人,5年間規模擴大30%。

畢業後從教直接相關的師範畢業生規模,也同樣呈現增長態勢。其中,大學院校師範畢業生已從2017年的38.96萬人,增長到2021年的42.67萬人,5年間增長近10%。

教育部2022年9月指出,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由10年前的17.2萬人次躍升至當年的1144.2萬人次,10年增長超過65倍。2023年上半年,仍有多達427.3萬人報考教師資格考試。

近年「從教熱」帶動「師範熱」的背景下,中國多省市在專業動態調整中主動給教育類專業「降溫」。

四川有關部門去年7月聯合印發指導意見,就明確嚴控教育學專業新增布點,非師範類高校原則上不再新設教育類專業。山東去年9月發布通知,提及教育類專業原則上不再新設。

教師過剩已成趨勢 大學生就業難

麥克思研究院去年發布的就業報告也顯示,教育業是吸納相關專業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主要行業之一,但是近幾年該行業的吸納能力卻明顯減弱。

1月3日,「2035年全國或有近200萬教師過剩」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據北師大研究團隊預測,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小學教師需求量過剩較大,初中教師先短缺、後過剩。幼稚園、中小學教師崗位日趨飽和,勢必將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影響。

網友表示,「出生率都跌到多少了,沒有那麼多孩子,就不需要那麼多老師。」「孩子越來越少了。」「大數據在國家手裡,應該要隨時調整計劃招生,不能盲目擴招……」

也有網友表示,「數量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質量。能不能把過剩的好教師分配一些給偏遠一點的地方,我們一線小城市近幾年嚴重缺好老師,還是在人口不斷流失的情況下。」

網友「多奇駿」表示,撤教師編也是一種信號,說明了以後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教師,那麼未來教師飽和的時候首先失業的就是非在編教師。

山東網友「小豆」表示,這兩年新招的老師沒編了,對於已經在編的不同地方處理不一樣,我們家這邊是還保留著,濟南那邊好像就是陸續轉合同制,而且編制很多都是在崗的,崗位變動了編也沒了。

原大陸高校老師趙女士告訴大紀元記者,從2015年開始就有消息說以後高校進人都是人事代理,跟合同制是一回事。去年某農業大學聘請的博士也成人事代理了,編制名額非常少。

趙女士表示,「高校的教師資格證其實很好考,比普通的教師資格證還容易,但必須在高校就業才有資格報名,由人事處統一報名考試。除了高校教師資格證,其它的高中、初中、小學的教師資格證,不限專業都能報考。」

據介紹,大陸的教培機構用人需要教師資格證,輔導班也會優先錄用有教師資格證的人,連做家教還得上傳教師資格證。但由於報考的門檻低,造成老師的教學質素參差不齊。

「比如電氣工程等專業,絕大部分是男生,女生在這個專業一個是難學,一個是體質上就業也不占優勢,所以大多會選擇考教師資格證。有的去鎮裡做初中英語老師,學生表示聽不懂(她們說的英語)。」她說。

對於大學生的就業率,趙女士認為,在國內造假數據習慣了,真實情況什麼樣還真不知道。「家裡必須得有混體制的,憑自己找體面工作,那太難了。去年夏天還有學生跟我吐槽說不好找工作。」

經濟下行和出生率低影響教育行業

人口構成的變化正逐漸對教育領域產生影響。根據中共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4.91萬所;2012年,全國共有普通小學22.9萬所。意味著這10年間,全國小學數量減少了7.99萬所,減幅達35%。

對於師範熱的消退,旅美法學學者李玉清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大家去選擇教育職業是因為它是一個事業編,工作穩定。編制就是有一種特權,是有財政支持的。大家當時看的是它的這個好處,所以趨之若鶩地都去考老師。

但是現在,中共的財政不行了,它養不了那麼多人了。它首先得先保公務員,因為公務員給它幹髒活,就要把事業編縮編,很多人成為編制外人員。也是說,單位隨時可以辭退你,等於你和進一個企業沒什麼區別了。

「原來進高校它也是事業編,再後來高校也沒有事業編了。那些年輕的博士(是人事代理合同工),(排課多、科研重)就非常地累了啊,你看他們是進了高校,但是等於讓他們幹活,實際上是非常辛苦。」她說。

另外,中國的出生率低,沒那麼多小孩了。現在鄉鎮中學撤併非常嚴重。

李玉清的親戚在鄉鎮中學,據她所知,原來各個村有個小學,後來村裡的小學都合併都在鄉鎮了。去年有一些中學都合併到市裡去了。因為小孩是越來越少,生源不夠了。

中共的特權體制影響專業資源

從上世紀末開始,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數量一樣在逐步增多。本科擴招的同時,研究生也在擴招。如今,大學畢業生成為青年失業大軍的主力。

李玉清表示,中共為緩解本科的就業壓力讓學生去考研,把考研率作為學院業績的標準,越在落後地區的大學考研率越高,學生拚命地去學習考研。而擴招後的專業設置並不合理。

「我有個同學在國家安全學院,還有的課題全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哪有法治思想?他們拿著錢整天搞這個東西。哪個專業吃香?如果說這個專業共產黨能讓他有工作,或者說給他特權,那它就是個熱門專業。」

「其實有很多的專業是不需要考研的,比如法律專業,如果你不從事研究,只是從事法官、律師,是完全不需要考研的,因為這是個應用性的專業、技術性的專業。」

她認為,在中國西部貧窮地區,其實還是非常缺老師。因為中共的特權體制,導致權力中心同時是所有資源的中心,因此資源不平衡。那權力越小的地方資源就非常的少,年輕人不願意到那些地方去。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