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大選落幕,民進黨推派參選人賴清德當選新任總統,外界關注北京是否將加大經貿方面壓迫力道。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14日表示,他認為對臺灣最糟糕的狀態,並非全面終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優惠關稅,而是中共啟動對臺貿易戰,政府應該思考應對策略。
國策院14日舉辦「2024臺灣大選後新政展望與挑戰」座談會,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表示,臺灣對於中共制裁ECFA過於輕忽,但他觀察中共決策模型並非如此,從經濟理性來看會難以理解,因為中共不是要將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要最小化「政權垮臺」的風險,所以做出許多「損人害己」的事情。李鎮宇認為,要跟中共黨魁習近平打交道要有「底線思維」,不是外交、國安、經濟分別進行,而是要組成團隊打「組合拳」。
新政府需有因應制裁方案
李鎮宇研判,中共為了政治目的,不排除會對臺灣進行更大規模的經濟制裁,新政府需有因應方案。臺灣方面應該開始考慮,假設中共對臺發動貿易戰,臺灣的反擊應該是什麼,臺方應該也要同時掌握對方把柄,如果遭受打擊要反擊,這些要讓對岸明白。換言之,如果ECFA優惠終止要繼續打,臺灣策略是什麼,這是當前要考慮的。
另外,對於賴清德選前在政見發表會中提出對金融業的願景,李鎮宇建議,目前臺商面臨供應鏈移轉、投資出走,但臺灣金融業太零碎,且也未進入全球百大,因此難以扮演協助角色。期許新政府能啟動臺灣金融往外走,規模極大化,通過併購擴大規模,通過供應鏈移轉跟著臺商進行全球布局。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陳珮芬則表示,在歷經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後,讓外界看清楚中共的政治風險,進而加深降低對中國依賴的意願,但在中國缺乏資源的中小型臺商,難以進行產能移轉,她建議政府可協助有意願遷離的廠商,與新南向既有的臺商合作,強化在新南向上轉移、購買設備與當地供應鏈結合的能力。
工商界籲妥適處理ECFA爭端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13日發聲明提醒,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有不少臺商在當地投資,如何妥適的處理兩岸關係與ECFA等經貿爭端,是擺在新政府也是擺在臺灣工商界眼前的議題,建議新政府可以多跟業界討論,多加傾聽業界的聲音。
吳東亮表示,近年來,臺灣對於世界的重要性提高,但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經濟復甦緩慢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以往風行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遭遇到了嚴重的衝擊,臺灣面臨的挑戰更勝以往,期望新的執政團隊能以開闊胸襟、前瞻創新的思維,對於影響工商業未來發展的問題,提出解方,如:確保能源供應無虞、協助落實減碳淨零、人才及人力雙缺問題、降低兩岸緊張情勢,恢復兩岸對話機制、積極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等,在後疫情時代為臺灣掌握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