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別名波波草、掃帚草,是一種歐亞藜科灌木植物,在秋天會變成深火紅色,由於其外觀特殊,也被大面種植作為觀光景點。科學家表示,很多情況證實,地膚正在對多種除草劑產生抗藥性。
路透社採訪了二十多位農民、科學家、雜草專家和公司高層主管,並查閱了2021年以來發表的八篇學術論文。論文顯示,在北達科他州、愛荷華州、威斯康辛州和明尼蘇達州,隨著除草劑失去效力,地膚、糙果莧(waterhemp)、巨大的艾草等植物,正擠壓農作物的生長空間。
根據英國農業保護部門分析公司AgbioInvestor的數據,在過去二十年,農藥公司研發資金減少,推出的產品也越來越少。農民表示,他們無法清除雜草,穀物和油籽的收成因此受到威脅,農民還要應對通貨膨脹和極端天氣等惡劣因素。
國際抗除草劑雜草調查組織(International Survey of Herbicide Resistant Weeds)主任希普(Ian Heap)表示:「未來10年,我們肯定會遇到大問題。我們將迎來一場真正的大變革。」
該組織由八十多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負責維護一個全球資料庫。該資料庫記錄了「嘉磷塞」(Glyphosate)對361種雜草(包括美國的180種雜草)效用降低的情況,這些雜草會影響玉米、黃豆、甜菜等作物的生長。
「嘉磷塞」為1974年美國孟山都公司發明生產的除草劑,臺灣商品年年春(草甘膦)、農達、好過春等均含嘉磷塞。有研究顯示,嘉磷塞會消滅對生態系統和糧食作物授粉至關重要的昆蟲族群,部分專家則懷疑這種化學物質會導致人類罹患癌症。
全球約有21種雜草對名為「麥草畏」(Dicamba)的農藥產生抗藥性,麥草畏2017年在美國推出。環保組織認為,農民應該採用自然除草方法,而不是化學藥劑。
農藥對地膚草無效
據美國黃豆委員會(United Soy-bean Board)旗下、協助農民應對抗藥性問題的「採取行動」(Take Action)倡議的資料,地膚草每株可傳播多達3萬粒種子,如果任其發展,農作物產量最多可減少70%。
雖然研究人員開發出更健壯的種子,提高了全球作物的總產量。但科學家預計,雜草問題將進一步惡化,有些雜草甚至在第一次接觸農藥時就表現出抗藥性。
在北達科他州道格拉斯(Douglas),農民芬肯(Bob Finken)噴灑麥草畏和草甘膦殺死晚季雜草,可是這兩種農藥都沒有消滅地膚草。64歲的芬肯說,「這真的很可怕,每年的情況似乎都會變得更糟一些。」
芬肯不得不用收割設備清除雜草,但這要冒著昂貴機器壞掉的風險。農業公司GK Technology的農藝師洛瓦斯(Sarah Lovas)說,有些農民正在僱用工人手工拔草。北達科他州是美國2023年最大的春小麥生產州,也是第九大黃豆種植州。
北達科他州立大學雜草專家伊克利(Joe Ikley)說,在北達科他州首次報告出現阻礙小麥生長的地膚草一年後,該州53個郡已有5個郡確認出現抗藥性地膚草群聚。
65歲的彼得森(Monte Peterson)在北達科他州谷城附近種植黃豆。他說,「這只是時間問題,具抗藥性的雜草遲早會侵襲你的農場。」
實驗室研發資金縮減
拜耳、科迪華和富美實公司(FMC)等農業化學品公司表示,較長的開發和監管過程限制了新除草劑的研發。業內人士說,監管機構對環境和健康影響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美國環境保護局(EPA)表示,自1996年以來,批准新除草劑的標準沒有實質變化。不過,環保局表示,最近為評估化學產品中的新活性成分對植物和野生動物的影響,一些決策確實被擱置。環保局沒有說明決策的具體時間,但該機構說,會加快對低風險產品的審查。
AgbioInvestor稱,2020年,農用化學品公司用於開發新成分的支出占銷售收入的6.2%,低於2000年的8.9%。其數據顯示,2022年新成分的引進比2000年減少一半以上。相反,大公司擴大了麥草畏、草銨膦和二氯苯氧乙酸(2,4-D)等現有除草劑產品的使用範圍。
華盛頓食品安全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科學主任弗雷斯(Bill Freese)說,農民應該放棄耐受除草劑的基因改造作物,因為反覆噴灑除草劑會導致植物對多種化學物質產生抗藥性。他建議農民探索更永續、不過度依賴化學農藥的種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