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周正哲說明,功能性神經疾患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無力、手抖、感覺異常、暈厥伴隨類似癲癇的動作,根本原因在於腦部相對脆弱,更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進而導致身體方面出現問題。
周正哲提到,過去這類症狀的孩童常被認為是「裝病」,逃避課業或學習,或是遭質疑心理素質不夠堅強、挫折忍受力低如「玻璃心」般,其實這就像是腦部的「軟體」出現問題,而非「硬體」有缺陷,進而影響到肢體的動作與感覺等。
周正哲補充,功能性神經疾患常被診斷為癲癇,從腦波檢查來看,看不出無明顯異常;目前此症狀機轉未明,不過有研究傾向與跟腦部控制肌肉以及感知功能的部分相關。
觸發因子為「壓力」
周正哲說,諸如:課業、考試、社交及關係經營等,或過去曾發生過的心理創傷、身體創傷,甚至是病毒感染,都可能導致本來運作正常的腦袋突然「當機」。
周正哲提醒,青春期是人格養成的關鍵階段,正面臨著升學、人際及同儕關係等各種壓力,此時家長們如無法發現問題癥結,並給予關懷及心理支持,反倒持續成為壓力來源之一,往往只會讓情況更嚴重。
他也建議,家長若發現孩童有類似症狀,先以同理心面對問題,並前往小兒神經科進行相關檢查,透過腦波檢查、頭部核磁共振,或周邊神經傳導檢查,抽血等檢驗排除其他疾病影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