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後,因緣際會下,受到傳統木雕師傅啟蒙,一生與木雕為伍,「從討厭到喜歡,進而全身心投入,好像是註定一輩子要做這一行的。」
談到傳統木雕,主要是用在建築,以早期的閩式建築為主,新竹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城隍廟和竹蓮寺,如今都已被列為古蹟。蔡楊吉說,所謂「傳統」的定義,就是把華夏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文學加在一起,透過手工的技術製作出來的雕刻品,叫作「傳統木雕」。
木雕創作《想當年的俺》:老龍對著小龍在講話,敘述他當年神勇的故事。「俺」是中國北方方言,就是「我」的意思。蔡楊吉說,最早的龍是沒有鱗片的叫做「螭龍」,後來匠師將之美化,經過演變加上鱗片,就出現了華麗的版本。(攝影/葉如茵)
傳統木雕 刻出文化
傳統上,用來當雕刻題材的,一定是要符合忠孝節義的故事,也就是以正面、勵志性的為主,不能用負面當題材,這些雕刻會對社會的教化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蔡楊吉說,做傳統木雕要閱讀許多歷史故事,吸收內化故事精神後,在作品上呈現出來,這是最難,也是最有意義的。
蔡楊吉說的故事感動人心,作品又雕刻得精緻細膩,人物神韻栩栩如生,聽他的分享,宛如打開厚厚的一本本章回小說,讓人心生嚮往與佩服!
傳統廟宇雕刻之薪傳技藝,隨著時代演變逐漸消失,蔡楊吉希望能藉由工藝之家的成立,致力於推廣傳授,讓這門精緻的雕刻藝術能夠一直傳承下去。
蔡楊吉老師投身木雕工藝的背後,來自幼年一份奇妙的緣分。這段精采故事,我們將於日後於《大紀元時報》副刊,與大家分享,敬請期待。
今天將介紹幾件龍年應景作品,供《大紀元時報》讀者賞析。祝福大家,龍鳳呈祥,龍年行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