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指出,銀河系嵌入超星系平面(Supergalactic Plane),而超星系平面是巨大扁平結構,橫跨約10億光年的距離,擁有數個星系團、幾千個星系。
儘管該平面充滿明亮橢圓星系,但帶有旋臂的螺旋星系卻明顯稀少。自1960年代起,天文學家已知曉星系分布不均情況,而且一直想了解原因。
為了探求可能的原因,由杜倫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所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使用超級電腦模擬宇宙過去138億年,從誕生到現在的演化過程,模擬結果與望遠鏡觀測結果吻合。
這項模擬結果披露星系形成的細節,例如:螺旋星系經由星系之間的碰撞而變成橢圓星系。它也展示宇宙標準模型,能重現宇宙中最引人注目的結構,包括銀河系所在超星系平面。
研究人員表示,因為超星系平面內外環境不同,橢圓和螺旋星系分布不均是自然發生的。
在超星系平面內的稠密星系團中,星系與星系之間經歷了頻繁的互動和合併。使得螺旋星系變成橢圓星系,也就是沒有明顯內部結構和旋臂的橢圓形光滑星系。
相較之下,遠離該平面的星系沒有經歷頻繁的互動與合併,螺旋星系能獨自演化,有助於它們保持原有螺旋結構。
研究報告撰寫人之一、杜倫大學教授弗倫克(Carlos Frenk)說,超星系平面內的星系分布確實引人注目。這很罕見,但並非完全異常。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